就在日鋼穩步推進未來空間的戰略投資和銀行的融資計劃時,變故再一次發生。上島常務及時向公司匯報了工會可能要發起罷工的消息。一開始,管理層不愿意相信。但是,到了后來,他們見到工會在就罷工問題征詢會員意見的時候,他們知道,這次工會不僅僅只是說說而已。
日鋼工會底下的產業工人有足足七萬人。要進行一次罷工行動,在工會內部也是要經過激烈的辯論的。畢竟,罷工一旦開始,工人也將開始失去收入。
罷工固然是一個有力武器,但在使用這個武器的時候,也會傷害自身。有許多工人,也是不愿意參與罷工的,寧可先做著,賺取一點微薄的收入,也不愿意完全失去收入。
因此,為了成功地發起一次罷工行動,工會內部也必須爭取到足夠數量多的工人支持。在日鋼內部的工廠,開始不斷有工會的干事在進行演講、宣傳。許多工會的小冊子在工廠內不斷散發,告知工人日鋼的資產正在被銀行侵蝕。
日鋼歷史上雖有過三次成功的罷工行動,但流產的罷工計劃,就有上百次之多。
由此,可想而知,發起一次罷工是該有難。
然而,這次上天卻仿佛站在了日鋼的工會這邊。
第六、第七鋼鐵廠停運,這意味著這兩座鋼鐵廠的工人必然是支持罷工。
第一至第五鋼鐵廠雖然在正常運轉,但是休班工人的數量也開始超過開工工人的數量。
抵觸罷工的,往往是開工的工人。
他們不希望犧牲現在有的收入。
但是,當休班工人的數量超過了開工工人的數量之后——
這里局勢就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支持罷工的工人人數在不斷增長。
在正式決定是否罷工之前,工會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工會成立了巡查隊,開始在日間對工廠進行巡邏,專門驅逐前來進行盡職調查的律師和會計師。
在得知情況出現惡化之后,總務大臣寺田也再度趕往了日鋼,希望能夠緩工會和企業之間的緊張關系。包括富山在內的許多工會干事和日鋼管理層、銀行代表,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會晤、磋商、談判。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融資計劃的啟動,也沒辦法繞過工會了。
但是,工會與銀行,無論怎樣談來談去,核心的矛盾并無法解決。
銀行要向日鋼注入資金,就需要資產進行抵押。
而工會不同意資產的抵押。
其中,總務大臣寺田也試過提出一個方案,那就是資產抵押的同時,銀行打出來的借款資金,安排進入工會、企業的共管賬戶,確保工會能對企業資金的運作和使用也有一定權利。但是,這個提議卻被作為戰略投資者的未來空間株式會社否決。
未來空間不愿意看到日鋼的資金使用會處處受限。商場如戰場。一切都是瞬息萬變的。如果辦個企業,用個資金,都需要層層審批,那邊去找一下企業的管理層,這邊去找一下工會的干事審批,那這個企業的效率將變得極為低下,絕對無法在市場競爭中幸存下來。
事情幾乎進入了一個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