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和銀行存在矛盾。
但是能讓二者妥協的方案,又無法得到戰略投資者的同意。
這像是進入了一個不可能三角。
你無法同時滿足工會、銀行、戰略投資者的要求。
目前,銀行和未來空間的的會計師、律師均無法駐場,被工會驅離。整個項目實質性地停頓了下來。
寺田這邊也同樣非常著急。現在,時間就是生命。每過去一天,都在燃燒著日鋼賬面上為數不多的現金。寺田這邊也在派人不斷游說工會,但是依舊收效甚微。工會對于銀行這類外部債權人,高度不信任。
事實上,工會的這種態度也與日鋼工人的年齡結構有關。日鋼大量的工人臨近退休年齡。他們并不害怕日鋼倒閉,相反,日鋼倒閉反而能提前給到他們一筆豐厚的遣散費用,足夠支撐起他們一直到退休領取年金前的生活。
因此,工會看重于眼前實實在在的資產。
至于說日后日鋼的經營如何如何,會不會重生為先端材料的制造企業,這不是工會最關心的。像這類關于夢想激情的敘事,在產業工人眼中,與“畫餅”無異。企業能否順利轉型有著不可預測的因素。
如果日鋼的資產沒有抵押給銀行,至少產業工人的工資、遣散費用是享有債權的優先性,可以先于一切普通債權人受償。日鋼萬一真的撐不住的那一天,產業工人多多少少也能最后喝上一口湯,他們實在沒有必要去冒著失去一切的風險。
所以,工會的態度趨向于保守,也就可以理解了。
然而,總務大臣寺田仍舊在積極推行工會與銀行的會晤。
每天幾乎都在進行碰面。
寺田仍舊希望雙方有達成妥協的余地。
但是,隨著罷工計劃在工會內部獲得贊同的可能性提高,工會的態度也越來越強硬。好幾次,富山干事甚至指著銀行代表的鼻子開口罵道,他們是要搶走屬于產業工人的企業資產,是要用復雜的商業合同,來蒙騙缺乏足夠法律知識的工人。
寺田沒有放棄,仍舊在繼續推進雙方的談判。
最后,在一次會議——
有一位工會干事無意間發現了銀行代表遺漏在會議室的材料。上面有著關于日鋼融資計劃的機密信息。從融資計劃的文件里,工會發現,日鋼不僅僅要將大部分資產抵押給銀行,并且就連銷售鋼材產生的應收賬款,也同樣要質押給銀行。
這就等于說不僅僅資產被銀行吞去。
就連日鋼未來的營業收入流,銀行也是首先分得一杯羹。
這個融資計劃的文件內容,頓時讓工會炸鍋。富山直接甩下臉色,拒絕參與日后同銀行的任何會議。工會那邊全面采取回絕的姿態。
工會、銀行、戰略投資者——
這三方談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