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一天天的過去。距離那次聽證會過去了一周。日鋼、未來空間、銀行、內閣,還有各方面的持份人士,幾乎都篤定東京高等裁判所不會在短期內對日鋼是否滿足破產條件,進行決定。
那些江湖經驗越是資深的人,判斷就越是如此。
拖上一段時間,然后冷處理,等待日鋼的經營狀況發生變化,這是法院能夠采取的最佳策略。東京高等裁判所,沒有理由不去這樣做。日鋼以及圍繞這一鋼鐵企業在暗中活動的各種勢力,似乎都認為法院將會沉寂下去。
然而,也就在這一周的周五——
忽然之間,世界各地的法院都收到了對日鋼海外經營實體的破產申請。剎那間,許多家海外法院都發出了公告。這些破產申請都通過日鋼的海外經營實體,又被傳輸到總部去。
沒有人會想到這種事情的發生。那些在日鋼海外分支機構的人,當然也知道總部發生經營困難的事情。但是,日鋼的海外機構畢竟握有大量美元。這些美元都是往日的出口輝煌創造的。
雖然,這些美元在償還利息上是不夠的。但是,足夠在日鋼全面崩塌的時候,還能夠保障日鋼海外機構的管理人員和員工們,有著一份豐厚的收入,無論是繼續工作,還是領取高額的遣散費。
同時,一些懂得法律的日鋼海外機構的人員,甚至不擔心本部正在面臨的破產審查。畢竟,就算申請破產了,又怎么樣,東洋的法院,要將手伸到海外的日鋼資產,是很困難的。
特別是,他們還對海外分社的資產狀況,做了一定的“掩飾”。
所用的會計掩飾技巧并不非常高明,甚至還有些拙劣。
但是,對于無法到現場進行查證的東洋會計師來說,卻已經足夠了。
這些海外的分支機構都隱瞞了部分日鋼的資產,作為他們自己的小金庫。
反正,企業都陷入了困難的境地。
他們這些海外的生產基地,在怎么樣努力,也是無用功。
哪怕他們創造再多的外匯收入,也填補不了日鋼的窟窿。
窟窿填不了。
但是卻可以讓個人有著舒適、體面的生活。
不如干脆把這些海外的收入給悄悄分了。
這就是日鋼絕大多數海外分社的真實想法。
所以,自從聽說本部陷入困難,有可能破產之后,海外分社倒是無動于衷的態度。或者說終于可以長舒一口氣,可以不必抱有負罪感,在大廈將傾的時刻,再度撈上一筆。
然而,這種美好的想法,很快就被擊碎了。
是的,就是來自于北原。
北原對日鋼在海外的30多個生產基地,都提出了破產申請。海外法院的文件,頓時像是雪花一樣,飛滿這些海外分社的郵箱。
東洋人的英文并不好。
哪怕是海外分社,精通英文的人也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