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都是說著散裝的英文,配上那幾個常用的行業詞匯,還有事先制作好的格式文件,然后就這樣來應付海外的生產了。
一開始,當海外分社收到這些法院的信件時,還有員工竟然粗心大意地將它們當作是不知名的公司,發來的廣告宣傳信件。直到有人發現上面帶有當地法院的徽章之后,這些海外員工才緊張起來。
拆開之后,精通英語的同事,經過仔細研究之后,發現竟然是破產申請。而且,破產申請的對象是海外的生產基地!瞬間,這些海外分社的管理者立刻就慌了。他們那些做假賬的蹩腳技巧可是瞞不了當地的海外執法人員。
當地法院發出的破產申請通知——
這可是意味著海外分社的海外資產很有可能被直接凍結。
同時,當地法院委任的管理人,將會對這些海外分社進行一個審計。
這樣一來,又不知道會有多少丑聞會曝出來。
事情就是這么可怕。
許多日鋼海外分社的管理人員,明白當地法院發出的破產申請通知究竟是意味著什么的時候,他們的臉色都發白,甚至手變得顫抖起來。很多海外分社的管理者都已經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平時,當慣了地方諸侯。
現在突然一
但是,再怎么不知道也好,總是要將這些信息傳回總部的。
首先是位于南美智利的一家海外經營實體,率先向日鋼傳出了當地法院的破產申請通知。緊接著就是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的……越來越多的海外分社,都將當地法院發出的法律文件進行了緊急傳送。
總部這邊是如何反應的?
此時,日鋼的總部還在忙于引入未來空間作為戰略投資者和新融資計劃的事情。雖然,現在東京高等裁判所在進行破產申請的審查,但是日鋼依舊決定繼續強行推進項目。如果最后能夠弄成的話,那么也相當于是變相的“重整計劃”了,法院應該是會樂于看到的。
日鋼總部收到第一件海外破產申請的時候,他們也沒當回事。
畢竟,日鋼在本土都在接收破產申請的審查。
那么,有海外債權人也作出類似申請,又有什么好注意的呢。
日鋼總部的員工,并沒有具備足夠的法律知識,讓他們認識到,海外法院的宣告破產效力是會及于在東洋的財產。一開始,日鋼總部甚至還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后來不止收到一家海外法院的文件,而是收到了三十多家海外法院的破產申請時,本部的員工也慌了。
他們隨即將這件事轉告給了律師團隊。
本來,總部員工還沒想過是需要向董事長直接匯報的。
律師團隊的玉城、谷本、安部三位律師,一看到這么多份的海外法院的破產申請通知,頓時都大驚失色。作為資深的破產領域律師,他們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他們立刻在最短的時間內,起草了向日鋼最高層的匯報文件——當然不僅僅局限于日鋼,還有未來空間、銀行、內閣。
這一份份的海外法院的破產申請就是夢魘!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