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表示,將大力推進英倫的科技創新能力,政府將給予優惠政策,對科技城的公司以及初創企業進行支持。
最初的時候,凱撒基金旗下的數字未來投資公司在倫敦東區的肖爾迪奇買下了一片破舊庫房,推倒之后建起了15層的數字未來大廈,當時除了daiyvedio入駐這里之外,數字未來大廈還成為科技項目的孵化園區。
到了現在,daiyvedio已經在數字未來大廈的一旁,新建了一座總部大廈,而數字未來大廈,則完全成為了孵化園區,為一些初創企業以低廉的租金和投資支持,最初階段的發展空間。
除此之外,krnaay也將其總部,從瑞典遷到了這里。
ars零售集團的電商業務,也在附近建成了研發與運營中心。
可以說此時的肖爾迪奇已經與最初的破舊老城區的景象,有了非常大的不同,許多的新建建筑不斷出現,展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可以說在數字未來投資公司以及相關互聯網企業的加入后,助推了這一區域的發展。
因此在看到現在的成果之后,為了協助讓原有的產業集群更具規模,布朗政府頒布了一項支持“迷你硅谷”發展的計劃,將東倫敦建造成高科技產業中心,命名為“倫敦科技城”。
政府將投入超過5億英鎊支持科技城的發展,制定優惠政策并確保把新建筑中的一部分空間用作孵化區。
目前包括思科、英特爾、高通、oa、谷歌等大型公司也即將開始進駐,巴克萊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將開展針對創業企業的特殊融資服務。
在原時空的時候,倫敦科技城是一直到2010年才開始啟動的,主要就是在之后上臺的卡梅倫以及當時的倫敦市長約翰遜在進行的推動。
不過現在有了巴倫在背后,這個科技城的項目,也提前得到了布朗的支持。
在參加完科技城的啟動活動后,布朗還同巴倫進行了會面。
在這次的會面中,他還是談及了曾經說起過的話題,那就是希望推動更多產業落地在英倫,以增強英倫的工業能力,改善其產業空心化的現狀。
一般來說,制造業占gd的比重在15以下,就可以視為產業空心化,根據2006年的數據,德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比重為2066,歐盟地區為1581,而英倫僅為1004
歐盟之外,華夏為3245,倭國為214,美利堅為1299
能夠明顯的看出來,英美兩國都面臨著產業空心化,尤其是英倫更嚴重。
而英美的共同點,都是金融業發達,市場成熟,資本強大。
而如果金融資本過于強大,就會擠占實體行業的資本,加之金融行業來錢快,讓兩國習慣了躺著賺快錢的國民不愿意再辛苦地搞制造業。
相反,華夏、德國和倭國的金融資本實力沒有那么強大,德國對金融業一直非常謹慎。
在德國,金融與房地產沒有什么大作為,只有搞實體,搞科研才有出路至少是目前為止是這樣。
并且英倫的這種制造業萎靡的趨勢,還在繼續下去,在巴倫前世的時候,到了2018年,英倫制造業增加值占gd比重僅僅只有883
在全球的主要大國中,名列末尾
可以說約翰牛是相當虛弱了。
布朗畢竟之前一直做了九年的財政大臣,他在首相的位置上,也希望能夠有所作為,因此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目前的情況。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