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但這個前提,就是你需要保持你的技術優勢,始終在高精尖制造業具有壁壘。
但其他的國家可是在飛速發展,攀登一個個工業明珠,并且將其價格打下,壓縮利潤啊
當初的歐美西方為什么恐懼蘇聯呢并不只是因為社會制度,也不只因為所謂的“民主”要知道民主這個詞,本就來源于蘇聯,那時候蘇聯對西方是有制度優勢的。
蘇聯對于西方來說,最可怕的并不是上面這些,也不是他們的軍隊,而是持續五年十年的長期計劃,能夠確保他們集中力量攻破一個個技術難關,這種不斷的,持續的,被追趕,并且打破他們的技術壁壘成為常態的感覺,怎么能夠讓人安心呢
每打破一個技術壁壘,就意味著一個行業的高利潤被埋葬,可能有幾個規模不大的“發達國家”被打落凡塵
面對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他們只能寄期望于對方犯錯誤。
幸運的是,蘇聯的確犯了錯誤,最終解體。
但他們還能繼續這么幸運下去嗎
“我們不能只是將希望放在對方犯錯誤這上面,即便是無論是在媒體還是綜合實力上,我們仍然占優勢”
巴倫對王儲和布朗就曾經如此說道
“任何國家都有可能犯錯誤,包括美利堅,所以我們還需要保證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站到對方那邊我們需要保持任何可能性。”
沒有誰比巴倫更了解他曾經的祖國,它并不像西方那么具有侵略性,希望的只是做生意而已事實上,他們的愿望早就寫在天安門城樓上了“全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至于說英倫的工業制造
巴倫也只能夠保證在利潤足夠的高端制造業方面,于英倫本土進行更多的投資。
另一方面,就是他所推動的倫敦科技城了,巴倫希望在互聯網領域,至少英倫能夠跟得上美利堅和華夏的步伐。
不說是能夠相提并論,但至少在一些未來的方向上,比如云計算以及ai這些,能夠帶動歐洲不至于落后太多。
當然,這的確會有些困難,因為互聯網產品不像是其他的產業,像是制造業,是你想要有多少客戶,至少需要制造相應數量的產品但互聯網產品不同,比如你開發一個游戲,或者是一個軟件之后,你的用戶多少,在于你能夠將這些游戲和軟件營銷到多大范圍的用戶群體
之所以未來在互聯網行業上美利堅和華夏這兩個國家最為強大,主要還是他們擁有最大規模的市場美利堅擁有以英文為主的全球市場,而華夏則擁有足夠廣闊的華語市場
至于說歐洲,說白了,互聯網產品占據歐洲市場,甚至不如去往美利堅市場更具發展空間畢竟雖然歐洲用戶的價值也比較高,但在這個一塊面積同華夏和美利堅相差不多的大陸上,除了英文之外,還有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這非常繁多種語言的市場。
但問題在于,在美利堅的市場中,同硅谷競爭,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現在的倫敦科技城,只能是做到首先在英倫市場能夠具有優勢,再去謀求歐洲市場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