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見,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消費者們對于價格越來越敏感,這也將會是cost最大的機會”
巴倫在參觀這里的同時,對身邊的ceo說道:
“包括argos零售集團的總公司以及渣打美林集團,都將為cost提供資金支持,我希望你們不但制定出在北美擴張,新開店面的計劃,并且在亞洲地區,也可以增加網點,甚至可以開始考慮進入華夏內地市場。”
本身華夏的灣灣地區就是cost最賺錢的地區之一,而且后來cost在進入華夏魔都之后,也是非常的受到歡迎。
而且本身argos零售集團在華夏,就擁有比較完善的合作伙伴體系,借助這些,能夠令cost在華夏也同樣建立自有品牌的授權生產廠商。
從巴倫的布局就能夠看得出來,他非常的看重亞洲市場,特別是華夏市場。
畢竟雖然這個時代的人們,都還不清楚華夏市場對于未來來說意味著什么即便是在兩三年之前,如果有人在華夏說他們即將超越倭國,成為全球gdp僅次于美利堅的國家,恐怕只會面對一陣的嘲笑
但在2009年,華夏在經濟總量上面,超越倭國已經是勢不可擋的事情了甚至更進一步的說,按照平價購買力來說,華夏甚至已經距離美利堅都不遠了。
而擁有前世記憶的巴倫,更是明白在未來華夏是多么重要的一個市場!
以汽車產業來說,華夏是僅次于美利堅的第二大汽車消費國,可以說沒有華夏市場的話,英倫汽車集團根本就無從發展。
而其他的市場,從電子消費品到奢侈品,華夏也都會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說實話,假如巴倫沒有前世的記憶,那么以他現在的身份,加上同華爾街資本越來越緊密的關系,那么他所做的,一定也同其他的歐洲和美利堅資本一樣的選擇,那就是限制華夏的技術研發升級,而謀求華夏市場。
畢竟,奧觀海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西方不愿意看到14億華夏人過上同他們一樣的生活,這代表著華夏將在大部分的產業中登頂,將許多“發達國家”躺著賺錢的路封死。
巴倫同其他的歐美資本大佬不同的是,他有前世的經驗他明白,無論歐美如何封鎖甚至針對,事實證明,它們的目的都是無法達到的。
既然如此,那么巴倫來說,成為“華夏人民的老朋友”,自然比做徒勞無功的掙扎,更為有效。
畢竟說到底,他是英倫人,有一點非常明確那就是假如他的產業會超越對方的話,那么美利堅會毫不猶豫的“封殺”,但華夏不會這么做,依然會開放市場。
就比如在未來,華夏的5g產品、手機以及電動汽車等領域,都面對美利堅的封殺,不允許進入美利堅的市場。
而對于蘋果、特斯拉這些,華夏依然開放市場,并沒有進行對等的封殺。
這本身就是雙方行事風格的迥異表現。
因此相對于北美市場,巴倫事實上更注重華夏市場就比如他在收購美利堅國際集團的產業的時候,就選擇了主要業務在亞洲的友邦保險公司。
說到底,他是資本,并無需真的選擇站邊。
巴倫重生的時候,華夏同美利堅依然沒有分出勝負,但趨勢方面,還是已經能夠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