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林所說的,也正是他的擔心。
libor指的是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ondoninterbankofferedrate,簡寫libor,是大型國際銀行愿意向其他大型國際銀行借貸時所要求的利率。
目前libor由英倫銀行家協會所制定,它是在倫敦銀行內部交易市場上的商業銀行對存于非美利堅銀行的美元進行交易時所涉及的利率。
事實上,包括美利堅在內的全球銀行系統,都在使用libor,并將其作為商業貸款、抵押、發行債務利率的基準。
同時,浮動利率長期貸款的利率也會在libor的基礎上確定,libor同時也是很多合同的參考利率。
因此在全球的金融業中,libor是非常重要的,是全球逾350萬億美元合約參照的利率基準,同時也影響著每年超過1000萬億美元金融交易量。
之所以這一次巴倫向財政大臣達林提出來libor的問題,也是為了更好的保持英倫對libor的控制。
在他前世的時候,2012年就爆發了libor丑聞,超過12家國際大銀行在這一次丑聞中遭受了調查,這其中包括匯豐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銀行、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以及花旗和摩根大通等銀行業的佼佼者。
這些銀行被控通過合謀來操縱libor,從中獲利。
在此之前,普通的銀行業丑聞大多涉及具體銀行的違規交易,多由銀行內部人發動,損害的是銀行本身及其股東、客戶的利益,影響范圍限于特定銀行及其利益相關方例如2011年9月瑞士銀行集團交易員違規操作,在帶來23億美元巨大損失的同時,嚴重影響瑞銀聲譽。
但那一次libor丑聞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不只是具體金融機構的違法行為,而是整體市場性的操縱,牽連廣泛,操縱對象是一個市場的標尺性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基準利率,而且,大銀行既是操縱行為的策動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普通的市場參與者乃至公眾則成為最大的潛在受害者群體。
這就必然加深金融界與社會的裂痕,讓投資者和公眾對大銀行產生更多的不信任。
事實上,libor的確定并不是根據現實的金融交易統計數據,而是計算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市場上各家主要銀行之間拆放利率的加權平均值,得出最終的數字。
libor的形成來自英倫銀行公會bba指定的618家銀行的報價,在每個工作日的11點左右,由各家銀行向路透公司提交一個它們認為自己所需要的同業拆借利率,去掉最高和最低的四個報價后計算平均值,便是當日的美元libor利率。
是的,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誕生開始,libor就是由此時已經在sem集團旗下的路透集團進行發布的但渣打美林集團旗下的標準渣打銀行,因為此前主要業務都在新興市場,并非libor的報價銀行。
在理想的狀態下,通過libor的發布機制,可以算出一個理想的利率,較準確地反映市場價格信息。
即使有些銀行想通過高報或低報利率從中獲利,剔除高低值和計算平均值的機制,也將使其不能得逞。
理論上說,不同報價銀行作為競爭者可以達成制衡,防止個別銀行獲得不當優勢,形成一種自我監督的榮譽機制honorsyste。
因此,針對此前批評者對這種利率形成機制的質疑,英倫銀行公會都以這體現了自由市場的自律性和優勢為由,加以辯護。
但顯然只有在各家銀行作為相互隔絕的個體,并只為自身利益考慮而做出報價決策的時候,這一形成機制決定的利率才能保證公允性。
一旦不同的報價者達成共謀,采取協同行動,他們就可以增加所有人的利益,而把損失轉移給外部。
而根據后來英美有關機構的調查結果,英倫銀行公會的一些成員銀行,采取了類似的協同行動以獲取利益。
基本上,報價者往往合作采取兩種操縱方式,一種是以調整和控制libor利率來使本銀行的投資頭寸得益;另一種是通過低報利率報價,給市場參與者形成銀行資金狀況比實際情況好的假象。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