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一過,各處衙門也就開始恢復上班了。
新年新氣象,這次大朝會上說的東西,一部分就是之前的時候李湛和那些大臣們商議的,另外一個則是李湛個人想要強推的。
李湛親自推動,各地的書院里,現在除了要交讀書認字,儒家經典,還必須設立工匠、農業、數學等科目,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李湛是想要設置專門的系統性的工科門類的。
相比較于繼續在科舉制的圈子里兜兜轉轉,李湛更青睞于打破科舉制的限制,集中大唐的力量,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而接下來的著力點,就在各地的書院,或者說是教育上。
只是……李湛也有些猶豫,一旦自己真的能做到這點,那能不能給這些學的工科的人官位呢?
中原的觀念里,終究是當官的人算一流人才,要是沒有官職放在前面吊著,還真不知道能有多少人愿意投身于工科,為大唐的生產力發展添磚加瓦。
不過,李湛也實在不愿意等了,去年的時候,單單是修建南陽的運河就幾乎占走了大唐大半的優秀工匠。
若是李湛想要再同時修繕大運河,興建洛陽城,俘虜確實管夠,可那些專門的技術人員,缺口實在太大了!
可接下來的這些時間里,這些工匠又特別緊缺,除了上面說的兩個大工程,李湛可還要在全國各地修橋鋪路,興修水利設施的。
這些零零總總的工程,看起來不起眼,但需要的人力物力,肯定會是單單一個修建南陽運河的幾倍之多。
到那個時候,難道還需要李湛到處召喚人才嗎?
所以說,雖然李湛這步路走的急了點,但也算是現實情況的需要了,更何況不趁著皇位更迭的這段動蕩時期推行,難道要等到各方勢力都平靜下來,再強行推行嗎?
如果想要進行改革,最好的時間肯定是立國之初,或者就是國家有動蕩的時候,現實會逼著各方勢力同意改革。
李湛已經找不到更好的機會了,唯有趁著此時,一舉打破中原千年以降的痼疾,才能將中原文明推到更高的地方。
李湛的小目標,真的很小,只是希望通過建立一個這樣的教育體系,讓大唐的讀書人們能夠把目光從儒學撇開一會,投注到自然科學上。
可以說,從秦漢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們就一直太過于關注人文學科了,對于自然學科近乎是一種漠視的態度,就算是發明了新的工具的這些工匠或者農人們,更多的連姓名都沒能留下。
這很明顯并不是一個很值得夸耀的事。
若是李湛真的能夠在自己當皇帝的這段時間里,改變讀書人關注的方向,這就是一件能夠深刻影響中原文明走向的大事了。
做到這點,可比讓大唐現在拿出來槍炮重要的多,槍炮只是一時的,要是后續的研究跟不上,最后中原還是會落后于世界潮流的。
不夠,對于能否做到這點,李湛就算有外掛在身,也并不是很有底氣,這道題太難了,也沒有人給出過正確答案,李湛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