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肯定能破解狂人病真正的奧秘
遺憾
不過,程彪和阿星
看來這就是自己找的新幫手了。
一個知恩圖報,甘愿自我犧牲,一個義無反顧,舍身當肉盾。
妥妥的江湖義氣,但用起來是滿滿的安心。
孟浪覺得這自傳完全可以算是一臺“人品探測器”。
雖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有人要是能忍著惡念做一輩子好事,那你能說他是惡人嗎
就行為而言,這兩個人無疑是通過了“時間的考驗”的
“要改變對方的命運,如果勸阻無用,那就只能來點猛料了”
孟浪稍一思索,便有了些許想法。
最后他又看向這次正文之后的技術附錄。
神經模型建立過程中懸而未決的三大數學難題
嗯
孟浪看完標題愣了一下。
啥玩意兒數學難題
不是說好的超前技術,怎么還給我搞出一個數學難題,還是懸而未決的
未來都解決不了的難題,你丟給我是幾個意思
孟浪開始仔細起這篇附錄。
五分鐘后
兩眼冒星星的孟浪揉了揉太陽穴。
附錄里面冒符號的基本一個字看不懂。
不過旁白解釋他算是看懂了。
在神經系統建模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對生物學的深入了解外,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數學思維。
這本就是一個需要it、生物、數學、工程等多學科聯動的綜合研究項目。
而在2035年,這套模型的開源開發已經到了一個相當超前的地步。
但是在即將有所突破的時候,卻遇到了這樣的一個數學瓶頸。
孟浪顯然是沒有“數學”這個技能的。
不他就壓根兒沒這個天賦
這玩意兒太吃天賦,根本就不是半路出家能出成績的。
就算孟浪想從零開始,投入幾十個弟兄,都不見得能比得上一個在校博導。
投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正比。
于是自己就把這個難題從2035年丟回了2018年
他不是讓自己研究,而是讓自己將這個難題公開出去,借助2018年的數學家們來攻克難關
“我從2018年開始搞的開源項目在2035年遇到了一個無法突破的難題,然后把它丟回了2018年,于是我從2018年繼續搞
這有什么意義嗎”
孟浪一時間沒繞過彎來。
不過仔細琢磨了一會兒,漸漸反應過來。
對啊誰說自己只能給自己發送已經成熟的超前科技
未來遇到的難題,提前拿到現在進行攻關,等于提前意識到問題并開始著手解決。
變向增加了17年的研發時間
這是另類的“單線程”變“多線程”,研發效率要起飛的節奏啊
能夠提前預知科研瓶頸的“研發項目經理”,誰不想要
再一次,論逆向思維的重要性
孟浪仔細琢磨這種另類的無限套娃,越是琢磨越覺得可挖掘潛力極大。
2035年困擾數學界的難題,在2018年說不定就有人靈光一閃,就給解出來了呢
人或許還是同一批人,但他年齡和思維方式不一樣啊
要是下一個17年還是搞不定,那就接著丟回來繼續搞
說不定就量變引起質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