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內,又陸續向月球發射了總計10顆衛星,構建了以“鵲橋”為主星,其余為輔星的衛星編隊。
這些衛星以相應的陣列環繞月球飛行,為整個月球信號中繼服務,并承擔一定的宇宙觀測任務。
2022年4月的航天日上,sa又宣布,將著手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統“cds”defencesystes,共同應對近地小行星撞擊的威脅,為保護地球和人類安全貢獻力量。
2030年,比前輩們提前了五年,我們發現了那顆自冥王星方向而來,被命名為“冥神星”的系外彗星
在位于盱眙的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中,我第一次親眼目睹到了這顆天體的模糊影像。
心情不免有些沉重。
為了麻痹敵人,我雪藏了生物芯片技術,地球上的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點
很多人因此而逝去。
即便已經盡我所能的減少損失然而那個渺小如塵埃的x,依舊如同歷史的浪潮,深刻的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和社交
不過至少,這個世界還是會和平的走向2043
我如此說服自己。
在人生的開局,我選擇回歸“狂人末日”路線,為我們爭取積蓄力量的時間。
至少和戰爭帶來的傷痛比起來,這樣的世界或許才更符合大多數人對“幸福”的定義,正如生活在巨墻之中的艾爾迪亞人
黑貓先生又一次任務失敗,人間蒸發
海面上的風平浪靜,掩蓋不了海面下的暗流涌動。
世界的真相,不會因為區區一堵墻就消弭于無形。
當絕大多數人都沉迷在這種虛假的和平中時,只有那些不甘于命運擺布的人,選擇了走出這道墻
2033年,白夜紀公司與sa合作的“月球基地”計劃正式啟動。
由白夜紀公司負責資金、技術支持,sa負責其余軟硬件配套設施。
該項目計劃用十年的時間,在2043年完成位于月背位置的“月球基地”建造,并正式投入試運行。
全世界都在驚呼華國速度,炒作“月球爭奪戰”提前打響。
零、光芯片、生態循環系統
自己走過的每一步終究都算數,成為了打開新世界大門的一部分鑰匙
多年過去,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月球基地漸漸顯露出雛形,而我也幾乎將所有身家全部填進了這個無底洞。
2035年,以“投資人”和“志愿者”的雙重身份,我加入了宇航員選拔流程。
在用大腦超頻開掛學習的8年之后,以全部科目s的成績,我成為“月球基地”計劃的第一序列宇航員
2040年,月球基地上的天文望遠鏡、光瞄定位系統鎖定了已經進入木星軌道的“冥神星”。
在各種星環、隕石帶、塵埃、太陽風的阻擋下,“冥神星”似乎正在減速
2041年,由白夜紀公司獨立發射的“求真號”科研探測器,脫離地月軌道,朝著太陽系外疾馳而去。
在外宣中,它的探索目標是rj4182號系外隕石,任務是進行科研探索取樣。
但只有自己知道,它的真實目標其實是與rj4182號系外隕石軌道重合的“冥神星”
2043年初,神舟五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令人腎上腺素急速飆升的強烈推背感過后,感受著身上重力的緩緩消失,蔚藍色的星球漸行漸遠
不久后,飛船平穩降落在月球基地著陸點,完美完成了“繞落回”三步走中的前兩個步驟。
至于第三個
我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
由于當前的財力和技術水平限制,基地里的生存物資,在沒有外界補充的極限情況下,最多只能堅持1年。
修改計劃,首批宇航員從原本計劃中的3名,減少到了1名。
這個時間被延長到了3年
隨著基地大門開啟,剛建造完成的月球基地,迎來了第一位,或許是唯一的一位來客
完善的衛星通訊體系,讓我即便身處月球,也能通過零繼續展開后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