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也正如鄭秋預判的那樣。
在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嘗到甜頭之后,“比特幣算力超市”的出圈程度,絲毫不弱于白夜紀的其他幾款產品。
玩比特幣的都是走在世界互聯網前沿的年輕一代,論冒險精神,論對行業信息的敏感度,要遠超普通人群。
所以這款產品上架后不到一個月,便出現了營收井噴的趨勢。
從首日300多萬的營收額,到如今最高每日收入1600多萬,可謂是日進斗金,漸漸有取代福利袋,成為白夜紀最大融資渠道的趨勢
雖然國內在2017年9月發布了相關文件,正式禁止比特幣平臺交易,但卻還并未禁止比特幣的挖礦行為。
據估算,目前世界上高達70的比特幣挖礦算力都在華國境內。
哪怕不是幣圈中人,這兩年也能頻頻聽到某某大佬又去內蒙等偏遠地區投資了某某大型礦場之類的熱點新聞。
可以說全世界的資本淘金客,都在華國的廣袤大地上尋找優質“礦場”。
比特幣挖礦最大的成本便是能源費用。
據統計,全世界比特幣挖礦每年耗電量約為133太瓦時1太瓦時為10億度電。
這一數字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歐洲國家的全年消耗,超過瑞典,位居全球各國耗電量第27位。
所以滿世界的礦主,都在尋找能源成本較低的區域開設“礦場”。
在這種趨勢下,華國的內蒙、云貴等能源價格低洼地,就受到了資本青睞。
既拉動了落后地區外來投資,又能就地消費本就過剩的水、風、光電能源,這種投資在早期甚至一度受到國家的歡迎。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隨著比特幣價格狂飆,全球挖礦算力需求的急劇膨脹,如同野火一般四處擴張的礦場,甚至已經成為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的潛在威脅。
它還直接影響了市場顯卡價格,變相拉高了基礎算力成本,對數據中心等互聯網企業帶來了負面影響。
加上虛擬貨幣炒作在金融方面面臨的管控風險,國家已經有意在這個領域進行限制。
禁止平臺交易,只不過是防范風險的第一步。
按照原本的軌跡,不出意外,國家很快就會出臺相關政策,限制比特幣礦場的野蠻生長和市場亂象。
不過,白夜紀的“比特幣算力超市”,卻是給這個歷史進程帶來了一絲變數
“老板,這是新一批的數據中心算力租用合同,還有下一批的二手礦機采購預算審批”
秘書將一份文件遞給胡一飛。
胡一飛接過后粗略看了一遍,等看到最后預算價格那一欄,忍不住嘴角抽動了一下。
38億
就在前不久,自己還只是一個會為了幾百萬年營收額而沾沾自喜的小創業公司老板。
沒想到才過去多久,自己每天簽的采購合同,都要用億來做單位了
人生真是大起大落太刺激了
原本按照孟浪的計劃,他是打算通過擴建的形式,一步步構建白夜紀自己的數據中心。
奈何產品線發展太過迅猛,業務增長速度完全超過了數據中心的擴容速度。
胡一飛無奈,只能一邊擴建,一邊從全國各地臨時租用各地的數據中心算力。
期限不長,也就半年。
畢竟按照時間,大概半年之后湖建那邊的光芯片項目就能進入大規模量產。
擁有優先購買權的白夜紀,到時候會有一批能耗大幅度降低的算力設備入手,從而更大程度的降低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
與此同時,瘋狂擴建算力的白夜紀幾個巨額訂單砸下去,幾乎是以一己之力穩住了全國顯卡和礦機的二手交易市場價格,有些瀕臨破產的礦場更是整個的被打包收購。
哀嚎一片的玩家們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么,就發現原本以為會砸在手里的設備,居然有止跌回升的趨勢
在挖礦玩家源源不斷的入場資金支持下,白夜紀的算力池也是迅速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