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303人品爆發,連環上上簽二合一章節
蒼穹之上,大周天法鏡秉承玄虛鏡的特點,其自身如透明般隱于虛空中,又因距離下方東海極其遙遠,故而難以被下方人間中的修士發現。
而鏡光流轉下,大面積范圍內東海上的景象,都由天通地徹法箓,轉而呈現在雷俊的視野中。
當前探視范圍,仍局限在東海靠近內陸的一片海域。
但這個世界不論陸地還是海洋,都極為龐大。
大周天法鏡當前可以覆蓋的這片區域,已經極為廣闊。
至少,天理通往人間的虛空門戶周邊這廣闊海域,現在都呈現在雷俊視野范圍內。
雷俊心念動處,天穹之上的大周天法鏡鏡光,便開始自動流轉。
鏡光近似無形,稍有一點蛛絲馬跡,也混雜在日光中,仿佛日光的一部分。
鏡光凝聚,雷俊的視野范圍縮小,但針對這一小片范圍,探視的清晰度頓時大為提高。
雷俊沒發現特別年輕的高境界理學大儒。
雷俊唯一不確定者,是這些理學修士七百乃至七百五十歲以上臨近大限時,會怎樣
但山河國運加持下,他們同明皇共同組成一個上下穩固的整體體制。
至于其二
哪怕年事已高,慢慢讀書積累,也有媳婦熬成婆的可能。
因為整體突破提升的節奏和進度都放緩許多,所以這些理學修士雖然高齡不衰減,但上三天修士的總數量,并沒有因為時間積累而出現一個極為夸張的數字。
他們,果然同其他道統的修士,有很大不同雷俊若有所思。
他們不存在少年得志顯達者,不足百歲之齡便沖上七重天境界。
或者應該說,理學修士的年少得志,至少也是二、三百歲以后了。
雷俊視線大致一掃,已經瞅見有來自天理的武道修士、儒家神射一脈修士、儒家詠誦一脈修士一同參戰。
可這樣反差對比,無形中會損害理學道統的根基,其人才積累不占優勢反而可能處于劣勢。
大唐修士同天理修士的鏖戰,仍在繼續。
主打的就是一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雷俊仔細觀察。
其一,就像先前雷俊觀察的那樣,中高境界的天理修士,實戰斗法中明顯更有發揮。
但總體而言,符合兩個規律。
四、五百歲于他們而言,可稱之為年富力強。
境界越高,則氣運加身越強。
那些理學大儒自然也是臣。
這樣一來,同在天理,這些法統傳承,在年輕修士方面,毋庸置疑相較理學修士會占據優勢。
雷俊周轉大周天法鏡,巡視海域各方。
因為不是當面打交道,雷俊初時還擔心自己看錯,之后仔細觀察多個對象良久后,最終得以確認。
這些道統的傳人,修習法門雖然同大唐同類修士有所差異,但不存在類似理學修士那樣的年齡反差。
但與之相對者,則是理學修士整體的平均修行進步速度偏慢。
中三天者壽享四百,上三天者壽享八百。
但目前看來,天理仍是以理學修士為主,其他法統的修士只能從旁輔助。
上面不挪窩,下面不上位。
可這有一個問題。
中三天修士,大多則是二、三百歲左右,不乏三百歲以上者。
凡是修為境界高者,往往真實年齡都已不小。
“有父為子綱,師為徒綱,那必定就有”雷俊面無表情,語氣少見地有些冷然“君為臣綱。”
六、七百歲者,是經驗豐富,德高望重,聞達于世,老成持國。
上三天層次的理學大儒,年齡至少都已經四百歲開外,甚至很多已經五、六百歲以上的高齡。
但這些理學修士,看上去不受年齡衰老影響,沒有修行黃金階段和平臺期乃至于衰老期和暮年期這樣的年齡段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