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觀察下來,年齡壽數的極限,應該是同其他道統的修士相若。
這趟闖入大唐人間的天理修士,以理學儒生為主,但并非只有理學修士。
那么,儒家理學在天理仍然能站穩腳跟的原因是
天理方面這次進入大唐人間的理學修士,有老有少。
發揮余熱
而中低境界的天理修士,實力則往往弱于同境界的大唐修士。
雖然平面層次上雙方距離很遠,但借助大周天法鏡,這片海域上諸多人與事的細節,雷俊都盡收眼底。
因為氣運涵蓋整片山河的緣故,故而這個龐大的體系,將其他人也一并籠罩其中。
理學大儒們維持整個體制運轉的同時,與君同擔,也在一定程度上襄助甚至借助了皇權。
于是便也壓制甚至控制整個天理中其他道統修士。
應該說,這是更凌駕于父子師徒之上的關系。
天地君親師。
以天地之勢,行君親師之禮,故勢不可違。
至于那位明皇陛下在當中處于什么位置,雷俊雖未和對方正面接觸,但如今觀察理學修士多了,大約生出些猜測
君為臣綱。
真正確立這套規矩的人,可能正是某位帝皇又或者某幾代帝皇。
控制鎮壓天下,莫敢不從。
但可能因為或這或那的原因,這君臣上下的法統,存在變化的可能。
帝皇一直強勢,則威壓群臣。
帝皇內在弱勢,便可能出現圣天子垂拱而治,乃是大儒們最理想的狀態。
只要國運不崩,這穩固的體系就能一直運行下去,其余釋、道、儒、武甚至于巫門等等傳承,皆羅織于其下俯首稱臣。
直到山河飄搖,皇朝再次更替。
針對某個臣子而言,說不定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權威。
但在這個動態博弈中,帝皇面對的不是個人,而是同他一起構成這威壓天下完整體系的理學傳承群體。
這就可能存在一些變化。
嗯,帝皇仍然要跟臣下博弈與平衡,聽來有些憋屈
他憋屈個鳥蛋。
君父,君父,給天下人當爹。
別人對此如何看待,雷俊不予置評,但他對這樣的人,沒有任何好感。
他不至于像大師姐許元貞一樣總想跟誰反著來。
但如果要反,他不會只反貴族不反皇帝。
尤其是想給所有人當爹的所謂君父。
或者,現在天理的帝皇并不強勢。
但他和這些理學大儒所代表的禮制,雷道長了解越多,越感到繃不住
和血脈傳家壟斷資源的世族豪門相比,哪邊更討厭,不重要。
因為都很討厭。
大周天法鏡轉動下,雷俊面若平湖,心境恢復波瀾不驚,繼續默默觀察。
他的視野里,陸續捕捉到一些熟人的身影。
天龍寺妙心方丈。
前不久分開的方岳。
青州葉族的天之嬌女,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葉瑤。
青州葉族的家老葉灼。
蘇州楚族的家老楚濤遠、楚朋。
雷俊甚至看到一個有些年沒見的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