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村在整個南京送綠豆水,朱樉說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中暑,朱聞天不可能無動于衷。
下丘村就應該如此做,如企業回報社會一樣。
不管是哪一種意識形態國家,也無所謂何種體制,即便中華文明的古代,都是有錢人要回報社會。
在中華有人信佛、有人信教、有人講良心。
不管哪一種,修橋補路的事情從未斷絕過,至于后來官府不允許,甚至抓人,呃要相信官府一定有道理。
眼下大明,下丘村免費送綠豆水,沒人來查什么證。
額外招的工,放出去到二百個固定地方送水,和一百流動送水車。
現在南京的百姓人口超過五十萬了,軍隊少了,挪出去打北元了。
不過針對五十萬人口,三百個送綠豆水的位置足夠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傻乎乎的大熱天跑出來。
一般都是干活的人,開店的人不用管,年歲大的在家里呆著,年歲小的也在家。
像種菜地的,都是早上很早起來,趁著太陽沒到高處,先把菜摘了,到市場和其他地方賣。
他們自己會準備水桶打河里的水,自己喝,也淋淋菜,給菜上蓋草席子遮擋陽光。
中午的時候躲到陰涼的地方,下午再賣一會兒,傍晚前到菜地給菜澆水。
不懂的人疑惑,中午的時候熱,為什么休息躲著不去給菜地澆水
這樣的人種不了菜,他們沒想過那么熱的時候澆的水也熱,然后把蔬菜根給燙死了。
水傳導溫度比泥土快,有的植物本來正在努力適應,結果水一來,先熱后冷再熱
炎熱的季節,就沒見過大晌午灌水澆菜地的,都是選早晚。
一般傍晚比較好,夜間相對氣溫低,早上的話,得很早才行,但那時正好摘菜來賣。
這等事情種菜的百姓知道,無須別人教。
“大娘,你咋不去巷子里躲躲,橋上不行的,喝碗綠豆水吧”
推著車走的人在小橋上停下,給這里賣菜的人綠豆水。
“這么多菜,我搬過去,什么時候搬回來賣不完,帶回家”
老嫗頭上戴個斗笠遮陽,面前的地上鋪一層草席,蔬菜放在上面,又蓋一層草席。
蓋的草席上面放幾種菜樣,讓人知道賣的是什么。
她旁邊放兩個水桶,屁股下面坐一個扁擔,不時用小的葫蘆瓢舀一點水淋在草席上。
口渴她就喝這個挑來的河水,心中沒有衛生不衛生的概念,一輩子都這樣過來的。
“是啊你喝口綠豆水唄也不要錢,里面有蜂蜜和鹽,我是下丘村雇的人,你只喝水不行的。”
推車的人給老嫗盛一碗綠豆水,盡量多帶點綠豆。
“圖書館是吧謝謝是好人。”老嫗把小瓢拿過來接綠豆水。
“對呀對呀我給伱多盛點,你餓了就吃幾口菜,好在綠豆水里有糖。”
送水的人盡量撈干的往瓢里裝,很怕大娘死在這里。
這就是下丘村為什么往綠豆水里放糖的原因,有人空腹,補充電解質的時候也得補充糖。
不補充電解質,直接給吃大量的食物,會讓人心臟承受不住猝死。
只補充電解質不補充糖,人會低血糖。
所以冰糖綠豆水,放一點鹽,就是最科學的東西。
而這個古代人早知道,有的甚至還放蓮子一起煮,祛火。
干力氣活兒的人最需要這個,頂著烈日賣東西的人同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