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懷遠縣的百姓賣東西多了,賺錢也多,回頭繼續養。
水泥燒制了用水力磨,水泥裝船向下游送,下游有的地方沒有石灰石和煤,正好買懷遠的。
商人過來,自然帶著本地缺的商品,在沒有百貨商店時,各村的里長帶人統一采購,價錢比單獨到縣城買的低。
“這便是村官和縣官互動后的結果,整個大明都應該這般,而不是各種撈取個人好處。
回頭研究研究,地方官員能夠帶領地方百姓賺多少錢,按照一定比例給他們發獎金。
比如說千分之一,從稅收上能反應出來一些,收一萬貫的稅就額外多拿十貫錢。
百姓生活好,錢多了才能讓消費增加,從而稅增加,但不看國內生產總值,那個有無效的。”
朱聞天考慮是不是把地方經濟發展與官員額外收入掛鉤,不額外加稅的情況下,稅收越多,給得越多。
百姓賣豬和家禽、蛋、糧食、蔬菜,是不交稅的。
但他們會在賺了錢后買需要的東西,這時不管是飯店、殺豬鋪子、商店,都要交稅。
里長皺眉頭,沒明白“第二年不好增長,錢豈不是又少了”
“不看增長,官員在這個地方當官,只要是稅收就給他千分之一,哪怕他調離了,這里的稅還是給,不過可以改成萬分之一。
新來的官員在他的基礎上增加的稅收,算新來的官員,指指派的主政官,知縣、主簿、縣丞,誰出力多誰多拿。
比如有的縣丞說我不走了,我等著新來的官員繼續帶著百姓增加收入,提高稅收,我又能拿到錢。
這也行,說明他至少配合新來的知縣做事情,否則往下降了,就先降他的。
離開的官員更愿意到貧困的地方去,更好發揮,提升多了,等不干的時候,攢下一大筆錢。”
朱聞天說這樣的措施,越到后面越難,對官員的能力要求越高。
至于說有人弄虛作假,那是吏部跟都察院的工作,戶部也盯著呢造假得把稅給我拿過來,你造吧
“那我回去寫題本了,用電報發給陛下,看陛下的意思,咱村子的人應該當地方官,有錢賺。”
里長準備回去,他感覺照這個思路,村子的人倒哪都可以帶著百姓致富,然后就有花不完的錢。
“早著呢要等太子殿下,村子的其他年歲大的,就管其他事情吧”
朱聞天搖頭,村子四五十歲的人,等不到朱標登基的時候再當官,不是說壽命,是年歲大了干不動了。
四十歲,等十年,朱元璋不愿意干了,累,他自己也才五十多歲,村子里五十歲的,跑地方上當官
現在三十來歲的,加上自己這一批和以后的孩子,才最適合配合朱標,到時候再考慮,究竟該怎么當,不能把持住朝廷啊
里長挑開帳篷的簾子,左右看看,扔下一句知道了,回自己的帳篷。
帳篷外是坐在這邊吃東西聊天的村子里要娶媳婦的人,他們負責盯著。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