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發現重點,大明在跳躍式發展,不管技術方面,還是經濟方面,全跳。
朱聞天豎個大拇指:“陛下皇后目光如炬、明察秋毫,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他先捧一下,再說武器:“火槍發展,有了火銃后,就是改良的火銃,接著再出三眼火銃。
隨后造火繩槍,前裝彈,后面有引火孔,點燃緩慢燃燒的火繩去碰藥捻發射。
有了火繩槍,就有了燧發槍,燧發槍再升級成金屬彈頭彈殼后裝槍。
打連發的開始出現,按照功能,沖鋒槍、突擊步槍、輕機槍、重機槍。
其實如果現在就想再多個武器,咱們能上馬機炮,大口徑的重機槍,子彈可爆炸可不爆炸。
炮呢!我不想造,不管什么炮都很大、很重,攜帶非常不便,哪怕是自行火炮。
回頭咱們試著造幾種,知道有這么個東西就行。
加農炮、榴彈炮、迫擊炮,還有火箭炮。
每樣造就種,每種造幾門,放那放著,知道有這么個東西即可,需要的時候立即大批量生產。
呃……配合著小迫擊炮,造幾千門小直射炮吧!不加護具,減輕重量,裝輪子,牽引著走。
直瞄的炮比較好操作,不像迫擊炮必須計算彈道,行,就這么定了。”
朱聞天說著說著,決定上馬個正常裝備軍隊的小加農炮,這種炮好用,操作簡單。
但最小的直瞄炮也比小迫擊炮重,攻城、守城、裝船上比較好。
“比投石車更難搬運?”朱元璋想對比下。
“若投石車那種搬運難度,咱們的炮可就厲害了。
幾十上百人加上工具運輸一門炮,一旦運到作戰位置,十五里之內能打得寸草不生。
敵人根本看不到咱們在哪,直到炮彈落下,并且一死一大片,才曉得挨打了。”
朱聞天想了一下,給出個大概的數據,只要不怕耽誤時間,而且愿意投入大量的運輸力量,炮可以很厲害。
大明好好修路,那樣運輸就簡單,到外面打別人,別人的路……
“造!”朱元璋屬于下令:“先造出來叫工匠們熟悉,咱看看究竟怎么打的。憨憨你這臺階跳得好,往后繼續跳。”
“那陛下我把跳臺階之前的臺階全給造出來一點?北元帶著火藥技術跑了,他們估計會努力鉆研,看看是不是按照臺階來走!”
朱聞天無可無不可,就是苦了工匠,斷絕外部交流,內部不同的工種互相之間也不準談論各自工作方面的事情。
武器彈藥生產,會分工,一些人負責一部分的內容。
造槍管的、槍機的、槍架的、子彈的、彈夾的、火藥的等等,能全了解的就那些,他們出門有護衛"保護"。
比如王藝千,跟著隊伍的時候他隨便溜達,現在走到哪,身邊都有幾十個人。
不是不信任他,是必須的程序,同時更擔心他被其他人給掠去。
“勞煩憨憨了,宜長,立秋的時候準備個大宴,需要什么提前準備。
七月初三立秋,從七月初一放假,放到七月初五,再放假要等中元節,七月十五。
把各地青貯單和秋收作物單列一下,菜收和籽收,叫各地給出數據。”
朱元璋對憨憨點點頭,又開始給里長安排工作。
要開大筵席,許多食材提前準備,比如干鮑、干熊掌、干魚翅、干海參……
現在考慮做什么菜,備菜,人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