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將聞言眼神堅定,“國師既如此說,我等必定精忠報國。”
隨著號角聲聲,大明鐵騎浩浩蕩蕩的向北而去,馳騁沙場,只為平息戰亂。
戰鼓如雷,金戈鐵馬,兩軍交戰之際,林澈在軍中淡定自如,他的指揮決定了整個戰局的變化。
在一次關鍵戰役中,面對蒙古叛軍的猛烈攻勢,林澈親臨前線,身先士卒。
他斬殺敵軍統帥,搖旗吶喊,引領著士兵奪旗斬將,將叛軍徹底擊潰。
戰場上,林澈雖非武將,但他的戰略布局,氣魄與膽魄卻讓所有武將汗顏。
他的兵法運籌,神機妙算,仿佛總能在關鍵時刻洞見生機。
“看國師馳騁沙場,敵軍無不望風而逃,大明之福啊。”
士兵們互相鼓勵,身為大明之兵,此刻倍感榮光。
戰事平息,林澈之名,名揚四方,各地的百姓無不對他頂禮膜拜。
因為他們知道,是這位國師不僅有策略智謀保護了國家的穩定,更以個人之力征服了戰場上一次次的風暴。
“此番功勞,天下皆知。”朱元璋對林澈道:"朕說過,定內患者,封侯平外患者賞賜萬金,林澈你兩者皆做,朕當加封你為太傅。"
林澈的話一出,滿朝文武無不唏噓,他們一面贊嘆林澈的威名與智謀,一面又對這降下的厚賞感到震驚。
國師的位分,再加上太傅的封賞,在整個朝廷中,林澈的威望與榮耀已經難以撼動。
然而,林澈不過微微一笑,淡然回道:“國家安寧,乃是我輩最大的封賞,其他名利,林澈不敢妄想。”
朱元璋聞言會心一笑,對這位既精通朝堂之上運籌帷幄,又能征戰疆場之下授旗的大臣,更覺得敬佩。
“好,好個國家安寧,朕今日才知,大明之所以綿延不息,乃是因為你林澈這樣的忠良所在。”
而在京城同朱元璋交流之后,林澈再一次退下錦袍,穿著樸素的長袍,回道他的書房之中。
對于朝堂的名利,他向來淡然,他對自己的定位始終如一——國家的守護者,百姓的庇護神。
京城煙云之下,紫禁城內燈火通明,國師林澈步入宣德殿,長衣飄飄,宛如云中仙人降世。
此時殿中群臣已列,眾人的眼光紛紛轉向這位剛從蒙古邊疆歸來的大明英雄。
朱元璋站立于龍椅之上,目光如注,掃過在場的眾人,最后定格在林澈的身上。
他的嗓音,響亮而慷慨:"林澈,朕已經聞聽你在邊疆所立功績,此次平叛,你用妙計為我大明立下汗馬功勞,朕特此表彰,全朝共賀。"
林澈微微施禮,謙遜回應:"謝陛下盛贊,臣不過盡數自己份內之事。"
朱元璋滿意點頭,眼中不難發現他對林澈的欣賞和信任。
他轉首令左右取過一個錦盒,親自打開,里面是一枚紫金鑄成的徽章,上面刻著龍紋和法陣,象征著最高的榮譽與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