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整個京城流傳著國師的事跡,而他那深不可測的身影也被一次次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春風送暖,洛陽之地,百花斗艷。太平時節,大明朝舉行了一場空前的盛宴,彰顯了盛世的風華和繁榮。
朝堂上下,無不振奮這次慶功宴會,而宴會的焦點,則是為了表彰國師林澈極其將領們對國家的英勇貢獻。
京城最宏偉的宴會大廳內,金碧輝煌,無數的燈籠高掛,熠熠生輝,散發著溫暖的光芒。
朱元璋坐在高臺上,面帶微笑,看著
朱元璋知曉,大明的強大,依賴的不僅僅是他一人的努力
英雄的名字不僅藏在自己的胸前,跟銘記在民心,而國師林澈,正是那位在民族史冊中篆刻深深一筆的英雄。
朱元璋躊躇滿志的徘徊于御花園中,頭頂的烏云仿佛寓意著暗潮洶涌的朝局。
他心緒不寧,大明王朝雖然盛世,但他明白國運如同人命一樣的脆弱。
如今宮中秘傳的天文異象,讓他晚上難以成眠。
“林澈啊,朕的國師。”朱元璋不禁語重心長的呼喚道。
“朕聽聞近日天文所觀察到諸多不祥之兆,此事,真有其事?”
國師林澈的身著青衫,依靠在廊下,他的雙眸宛若星空中最明亮的星辰,透著深邃與滄桑。
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有力:“陛下,當今天象,確有異象。”
“以臣觀之,甚有憂慮,怕是大旱將至。”
朱元璋皺了皺眉頭,“大旱?朕國之廣大,若真是大旱,民不聊生,國家大計恐有變數。”
林澈面不改色,他望著遠方的天際,似乎已經看透了未來的風云變化。
“天道有常,自然規律不由人意轉移,如果臣所料不差,此次旱災將自黃河一帶起,蔓延至九州。”
“想不到國師你竟然有此本事。”朱元璋的聲音中充滿了不可思議。
“占卜天象以預知天災,此真是國師之能。”
林澈微微點頭,古井無波的面容下閃過一絲堅毅。
“陛下,若是信臣之言,現在便當預備,總比事后治理要強。”
朱元璋目光如電,厲聲道:"那還用說,朕豈會袖手旁觀?"
“傳朕的令,立刻在險要地區修筑水壩,發放糧食,以應對未來之災難。”
國師林澈點頭,顯然滿意于朱元璋的斷然決策,而朝堂上下,此刻也皆傳聞國師預言未來之事,每個人都感到驚愕不已。
果不其然,不出一個月,大明北方起了數十年一遇的大旱。
黃河一帶起河畔龜裂,莊稼枯萎,但多虧了朱元璋依據林澈的預言所做的提前準備,大明的損失降到最低。
災后賑濟之時,朱元璋站在堤壩上,極目遠望,口中不禁感嘆:“有林澈,真是朕的幸運啊,朕憑借一己之力,定難以成天下太平之事,唯有借著愛卿等奇人之能,國泰民安方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