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拍拍手,
門外進來了一個姑娘,低著頭,攪著衣角。
“你們看,這個姑娘如何對了,還是同鄉。”
“老爺,這是”
“我答應過你們,好好干明年給滿庫續個弦。我想著,好事趕早不趕晚。提前辦了吧”
“謝謝老爺。”
二人歡喜的很,手足無措。
因為這個姑娘,明顯出身不差。
而且看起來就好生養。
“對了,以后有了孩子,開蒙的費用都省了。她識字的。”
“哎呀,這也,這也”
看的出來,張家父子對這樁婚事很滿意。
李郁又拿出了早就準備好了幾件金首飾
“這是我的賀禮,收好了。”
“以后,工匠的事你們要多費心。”
“老爺您放心,我們若不上心,那還是人嗎”
“我聽人說,滿庫你對鐵廠感興趣”
“是,是有一點。”
“我會安排你進鐵廠,以學徒的身份。多學一點,總是好的。”
張滿庫高興的跪地感謝。
對于匠人來說,這可是好差事。
能學到別人的技術,以后就更吃香了。
放在古代正常情況下,想學習一門技術。
先托人居中作保,做三年免費學徒。
學徒期間表現滿意,師傅才開始慢慢教一點入門技術。
又是三年之后,才逐漸接觸關鍵技術。
但是,直到出師,最核心的一成技術也是學不到的。
因為,貓教老虎尚且留一手。
何況是師徒呢。
李郁最后又叮囑道
“張老爹,你年齡大了。不必事事躬親,我希望你做好師傅的角色,多帶合格的徒弟。不管以后有多少匠人,我只信你一個。”
“是,老漢明白。”
一番籠絡人心,
張鐵匠父子腳步輕快的離開了李家堡,來時2個人,走時3個人。
一年后,搞不好就是4個人。
臨行前,張鐵匠父子還提了一個意見。
火槍槍管,到底用鋼材還是熟鐵的利弊問題。
鋼材,壽命長,不易變形,但是加工費時。
熟鐵,壽命短,但是加工容易,成本低。
這是個好問題,
李郁也要仔細權衡一下,好的兵器未必是最先進的,而是最適合軍隊的。
如今機床有了鯨油,替代工業潤滑油,
鉆槍管的效率更高,但是也要考慮到負荷。
畢竟,系統是一次性獎勵。
鉆頭備件數量是有限的。
或許,鋼質槍管可以裝備部分精銳。
熟鐵槍管,作為主流裝備。
因為,一個很殘酷的事實,
一旦和清軍正面開戰,火槍和士兵都是消耗品。
李郁的初步策略是海量囤積火槍,火炮。
建設少數幾個忠誠的近衛軍團。
其余的,走快速募兵,快速培訓,快速上戰場的無甲火器廉價民兵路線。
一切計劃,都要從實際出發。
大清朝最大的實際,就是人多。
用粗劣,廉價的火器軍團,去消耗清軍的精銳。
關外八旗,加上索倫,撐死也就是十幾萬的真正精銳。
只需要消耗掉幾萬,乾隆就會心疼的不敢南下。
因為機動兵力有限。
總不能,京城,關外,北方都不要了吧。
如果那樣,
自然有野心家會去趁機搞事。
白蓮教,是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