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實權督撫,也會趁機坐大,和中樞分庭抗禮。
所以,李郁的戰爭定位就是一旦爆發。
依托前線堡壘防御,吸引清軍圍攻。
后方出動大批的火器民兵軍團,和清軍打陣地接觸戰。
對上八旗,一比一的戰損,就是巨大勝利。
讓江南,成為血肉磨坊。
直到清軍承受不了傷亡,主動放棄進攻固守江北。
戰爭的一步,就算達標了。
而為了這第一步,需要做很多準備。
比如,不少于5個真正的堡壘堅城。
內部儲存海量的火器,糧食,火藥。
要壓制清軍,還需要有大量的火炮,在城頭防御。
否則,清軍能拉來幾百門上千門大炮,讓你挨打崩潰。
還需要一支規模不大,但是走精銳路線的內河海軍。
才能護住后勤路線,還有后方。
江南水網密布,
長江,大運河,太湖,還有數不清的河溝,都是內河海軍的戰場。
江南提督,蘇松鎮總兵,麾下都有水師。
雖然在李郁眼里,那是些垃圾。
但是,如果自己沒有炮艦。
這些垃圾水師,一樣能橫行水道,隨時登陸。
決不能容忍這樣的情況發生
李郁在紙上寫寫畫畫。
3個月為一期,定制一次發展計劃。
主打就是趕清超英,多快好省的建設地盤。
西山島的大基建,已經進入了尾聲。
下一步,就是瘋狂的生產火槍。
沒時間上馬燧發槍了,既然火繩槍技術足夠成熟,就批量生產。
還有,盡快搞定火炮的技術難題。
有槍沒炮,
等于是自己拿著短劍,敵人拿著4米長矛。
認真論起來,炮比槍的戰場作用大。
材料,工藝要求更高。
因為膛壓更大,一旦炸了周圍人都陪葬。
銅、鐵、鋼,都可用來造炮。
銅炮太貴,一門抵5門,首先剔除。
鋼炮不錯,但是加工難,成本高。
生鐵太脆沒法鏜炮膛,只能一體鑄造,容易炸膛。
所以,選擇用熟鐵作為火炮的材料。
這里的熟鐵,是相對接近低碳鋼的存在。
李家堡的一群匠人,碰頭商量了半天,最終拿出了這個方案。
又結合胡千總的金川前線見聞,繪制了多種常見火炮的草圖。
西山鐵廠的陳氏族人很驚訝,
私人也能造炮
這可是殺頭的重罪。
不過,老張鐵匠笑著告訴他
“咱們老爺手眼通天,這些炮是替兵部造的。”
“兵部的老爺為啥不自己造”
“因為咱們造的槍炮,打的又遠,又準。價格還便宜。”
“啊”
“陳廠長,你剛來不了解。咱們老爺,咳咳,上面有人。”
“明白明白。”
陳氏族人對李郁的敬仰,又高了一層。
投靠了一個背景深厚的主子,總是件好事。
在大清做商人嘛,后面沒幾個紅頂子撐腰,衙役都敢上門搞事。
西山島高處的獨立小院,
一人匆匆叩門進入,稟告杜仁
“我在鐵廠附近,發現了一個暗樁。”
杜仁正在翻閱煤礦的日產量報告,停手問道
“哪一方的探子控制起來了嗎”
網站經常吞章評,不是作者無聊刪除。即使是作者發的正文,偶爾也會少些字,國服特色,各位習慣就好。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