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墻面干凈的嚇人。
就差把屋頂掀開,清清灰了。
布政使朱珪,黃知府,和一干屬員,冒著風雪檢查了運河沿線已竣工的部分工程。
贊不絕口,
一致認為,李郁是真上心了。
抽查的4處河段,3處駁岸,還有御道,全部合格。
“朱大人,您老覺得怎么樣”
“非常好,前面就是胥江碼頭”
朱珪站在官船艙內,指著岸邊說道。
“正是。”
“黃大人,咱們也去瞧瞧”
“好。”
一行人,剛抵達胥江碼頭,
就看到倉庫里呼啦啦沖出了幾百號苦力,跪在雪地里。
“這,這是”
碼頭的小吏連忙解釋道
“寒冬活兒少,苦力們都躲在倉庫里烤火,喝茶。”
“聽說大人們來了,誠惶誠恐。”
朱珪是知道民間疾苦的人,問道
“他們一天的工錢,夠喝茶嗎”
小吏低聲說道
“乃是李爺心善,瞧著這些人可憐,免費暫時借給他們貓冬的。”
朱珪大為震驚,
揮手讓眾人讓開道路,他走在前面。
看到了那一溜海碗的茶水,燃燒的煤餅,大為震撼。
又忍不住去掛牌的苦力大食堂巡視了一圈,
恰好,是午飯時間。
他對于一文錢套餐,十分的滿意。
并從袖管中取出2枚銅錢
“給本官和黃大人,各來一份。”
“黃大人,賞臉否”
黃文運哈哈大笑,撣去袍上雪花。
接過一雙筷子,大聲道
“朱大人可能不知,就這樣的飯食,黃某在年輕的時候,做夢都吃不到。”
說罷,
接過一海碗陳米飯,筷子戳著兩個窩頭。
先順著白菜油渣湯,狂喝了一大口。
“黃大人,味道如何”
“湯里有油,有鹽,夫復何求”
朱珪也忍不住哈哈大笑,挽起袖子,頗沒風度的開始用餐。
黃文運正當壯年,吃的干干凈凈。
而朱珪,畢竟年紀大了,歉意的把兩個窩頭收入袖中
“粒粒皆辛苦,留著老夫明日早餐再用。”
他是真的吃撐了,
因為不好意思剩飯,干完那一大碗米飯,堵到了嗓子眼。
站著緩了好一會后,他才感慨道
“李郁,是個實誠人。”
“老夫的教誨,他是全聽進去了。”
作為一個相對清廉,同時又謹慎忠君的人,朱珪太了解大清是個什么模樣。
對上,他要不折不扣的滿足乾隆的所有要求,
對下,他知道百姓已經很苦了,除皇權負擔外,他不希望再給百姓增加任何負擔。
如此一來,
他就是個矛盾體的結合。
只要愿意干事,貪的不是太過分的同僚,他都能和光同塵。
在這種心理下,
他對于李郁的觀感極佳,也就很好理解了。
說曹操,曹操到。
食堂的簾子掀開,李郁進來了。
帶著一身的寒氣,還有風雪。
摘下皮帽,拱手道
“諸位大人,在下來晚了。”
朱珪是個厚道人,
第二批押解銀子進京的時候,他的一封密折也跟著進京了。
清廷歷任皇帝都愛用密折制度,
乾隆更是如此,不僅各八旗駐防將軍,總督巡撫,三大織造有權上密折。
甚至連布政使,按察使一類的,不少也擁有密折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