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投賊一念起,剎那天地寬
李郁看著殷勤的掌柜,排出一錠小銀子,輕聲問道
“官府貼出告示,說有件掙大錢的好事,讓大家都來做。你會信嗎”
“爺,不敢信。”
范京接過話茬,反問道
“為何”
或許是因為范京的口音帶有濃重的本地口音,掌柜的笑了
“這位爺,咱也不是第一天做大清朝的草民。雖說咱只是個小戶人家,稍微識的那么幾百個字,可在這姑蘇城活了半輩子,多少長了點見識。”
“這掙大錢的好事,能輪到咱”
范京被咽了一下,無話可說。
李郁往碗里多加了些醋、辣油。
擺擺手
掌柜的彎腰行禮,輕輕拿走了那1兩銀子。
“老范,現在你明白了吧”
“屬下明白了。咱大清朝的老百姓會本能的反過來聽話。除非把刀架在脖子上,否則咱越提倡,人越不搭理。”
“對嘍。”
豆腐腦本味寡淡,所以調料尤為重要。
李郁又加了些切的細碎的蘿卜干、蝦皮、蔥花,鋪了厚厚一層。
大清朝餐飲屆的風氣還算淳樸,掌柜的沒沖出來打人。
喝完豆腐腦,吃了兩個酥脆焦黃的燒餅。
李郁開口說道
“當前的急務就兩件,拿下江寧和建立新秩序財稅、律法、民意。既要軍事勝利,又要地盤穩固,沒辦法,誰讓咱是在江南起家呢,看起來富庶繁華,打起仗來處處漏洞,心驚膽戰。好了,去辦差吧。”
“屬下遵命。”
范京一口喝光碗里剩余的豆腐腦,討了張干荷葉包起一打熱燒餅急匆匆離開,召集手底下所有的人手。
還從城防軍借了一些人手,又向兀思買借了騎兵。
分兵618路,每組僅1人。
下鄉
手持范京簽發的公文,上面就兩個字照辦
所接洽的多是鄉間的士紳。
“范大人有令次日午時之前,200戶以下的每村出1個壯丁。200戶以上的每村出2個壯丁。”
“敢問上差,是作甚”
“當兵”
“啊”
“充軍,聽不懂嗎主公夠仁慈的了,一沒要銀子,二沒要姑娘,三沒要你們自己上陣。區區一個壯丁,出不了的話,怕是”
“不敢不敢。上差稍候。”
“且慢,有一個要求,必須公開透明。”
“透什么”
“哎,就是伱擬定幾個人選,最好是那種無家無口的、窮的喝西北風的,不是大姓的。讓全村的人都要投票,選出一個倒霉鬼。”
“妙,妙,沒問題沒問題。”
趙老太爺覺得這要求一點都不過分。
可以說,絲毫不損身家。
合理,太合理了
李郁做事是出了名的細致。
就拿蘇州府常熟縣虞山村,舉個例子。
村口,曬谷場,
本村最有威望的趙老太爺,坐在太師椅上,滿面紅光。
他的小兒子,在村里一路走一路敲鑼
“每戶出一人,速到村口議事嘍。誰家缺勤,就誰家去充軍嘍。”
虞山村共計612戶人家,谷場很快就黑壓壓的來了一大片。
趙老太爺清了清嗓子
“官家有要求,本村出兩丁,當兵吃糧。鄙人盤算了一下,這種事情嘛,比較適合家里負擔小的。”
“張鐵柱,孫憨牛,周無災,劉有錢。”
“從你們四人當中選擇兩人去應差。瞧見沒有,這里有四個壇子,你們都站過來,背過身去,把眼睛蒙上。”
“咳咳,諸位鄉親,開始吧”
“每人一顆黃豆,投到你覺得該當兵的那個人背后的壇子里。”
每投出一顆黃豆。
旁邊虎視眈眈的趙老太爺,就在花名冊上劃去一戶人家。
若是誰家敢不積極參與,又或者是不投出黃豆,他就要把誰家的房子扒了
張鐵柱,孫憨牛,周無災,劉有錢四人面如死灰,
聽著背后的空壇子,黃豆掉進去的叮當聲。
心里如同貓抓,難受的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