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后果很嚴重,相當于在精神上,刨了大清的祖墳
當晚,李郁坐鎮中軍大帳內。
冷靜的口授軍令
“連夜趕制2天的干糧,分發到每個士兵。”
“將營中傷兵、病號撤進常州府。”
“將無錫縣以西所有兵力,包括城防民兵,全部調到我這。他們不必攜帶糧食和火炮,只需攜帶武器輕裝行軍。最遲后天清晨之前,未至者隊長以上皆斬。”
“李小五,雨花臺就交給你了,江寧清軍若是出城趁火打劫,就給我釘死他們。近衛軍團撥給你一個營,加上民兵一個營,還有20門炮,輜重營所有的水泥。”
李小五嚴肅的接受了命令。
雨花臺若有失,大軍腹背受敵就完了。
他準備用水泥在山腳下修筑防御工事,在雨花臺制高點炮火的支援下,攔住出城清軍。
傳令兵雙手接過,出帳后飛身上馬離去。
靠長江,運輸便利。
“派快馬通知駐扎在常熟江邊的李二狗龍騎兵部,小心江北的索倫兵趁火打劫,使我首尾不能相顧。”
“絕不亞于長興煤礦,而且煤層淺、質量高。我出手了一部分,換成了糧食鹽巴和衣物。其余的都露天儲存,等您的安排。”
“派人回蘇州府,將最新消息告知杜仁、范京還有三位夫人,小心應變,必要時可便宜行事。”
李郁沒有吭聲,待打完眼前最艱苦的這一仗后。
“煤炭產量如何”
婦孺反而不多,僅有300多人。
“遵命。”
以上信息和劉千派遣的暗樁所傳回的情報,基本相符說明他暫無二心。
“通知趙二虎,停止挖掘地道,入口暫時封存,待后再用。”
王六是個優秀的礦工首領,這一點毫無疑問。
就近開采鐵礦石,便利
背靠江寧,生活便利
當涂縣城、江寧城、還有長江制水權在手,此地安全無虞。
望著最后一個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傳令兵,李郁手書一封,封上火漆。
在李郁的計劃當中要在此地建成完備的李氏重工業,優點很明顯
“派人去崇明島通知劉武,速將三分之二的主力戰船全部調過來,一定要帶上運輸船隊,多備火藥和干糧。”
作為一個穿越人士,李郁深知后世的一個不入流鄉鎮鋼鐵廠,放到這個時代都是帝國精華
他考慮在皖南當涂縣城以北今天的馬鞍山,大開鐵礦。
“此信,務必親手交給楊云嬌。”
人心不可測,除非遇上事。
馬鞍山鐵礦,是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巨型鐵礦。
其中一半是挖礦的,另一半是流民、匠人、山民等等。
每口授一道軍令,帳中的傳令兵就少一個。
江南起家,只要能站穩腳跟,后期潛力無窮。
不過沒關系,將皖南池州和銅陵的煤礦開采出來通過長江水運,也足夠麾下鋼鐵產業的需求了。
李郁望著空蕩蕩的帥帳,長長的呼出一口氣,去見王六了。
只不過在江北,李家軍暫時還夠不著。
大約是因為這些人大多窮困,孑然一身吧。
“很好。”
“和官兵交手了嗎”
“主公,屬下在礦區周邊修筑了營寨壁壘,徽州綠營戰力孱弱未曾主動進攻。”
但是光有江浙的錢糧,是撐不起強大軍隊的。整合安徽,就接近完美地盤了。
大清朝每年治河的一半經費,都投入在這個區域。
按照李郁的戰略設想,取江南之錢糧,安徽之煤鐵,再吸納蘇皖北部的兵源,
用后世創業圈時髦的話講,擁有了充沛的私域流量,打造完美閉環
蘇皖兩省北部都屬于“傳統創業區”,誕生過許多的帝王將相,盛產悍將悍卒。
“今晚,輜重隊和炮兵先行,在板橋一帶構筑工事,要快。”
安徽煤礦資源豐富,壽州的八公山煤礦今淮南是整個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礦。
他坦率的告訴李郁,自己以徽州煤礦為基地已經發展了2000多人。
“傳令下去,全師早早歇息,四更全體拔營南下。”
這份密信,是讓楊云嬌調動內政部的人手,監視降官的言行舉動,包括原知府黃文運、原知縣張有道、黎元五等人,還有范家
李家軍陡遇巨大危機,恰好是一塊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