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鹽場周邊極為偏僻,除了灶丁少有人來。
而新任的鹽場大使,是李郁布置的人。
花重金運營出來的官,俗稱“買官”。
灶丁們膽小怕事,知道這位大使心狠手辣,加上又不拖欠工錢,因此從不敢多說話。
大批的皖北壯丁抵達此地后,分批坐小舢板,抵達停泊在外海的大船。
江蘇的灘涂是河道入海的泥沙淤積形成,港口泊位惡劣,大船無法靠岸海州港除外。
這一船可運走800人,船艙和甲板都塞滿了。
目的地崇明島
沒有直接將人送到江南腹地,是因為有顧慮。
一則擔心,大幾千號青壯,軍心未定,萬一玩出嘩變之類的事故,怕乾隆要笑到中風。
二則擔心,江南人多嘴雜,異地募兵的事被清廷得知。
而崇明島位于長江口,屬于隔絕世界。島嶼南邊有個地名叫新河鎮,是李家軍的水師主基地。
李氏水師兵鋒正盛,日常巡航,方便保密。
退一萬步說,即使這幾千號皖北漢子桀驁不馴,不服軍官毆打,掉頭反叛。鎮壓起來也容易
如此大規模的新兵,能用亦要防
海船靠岸,皖北眾人目瞪口呆,龐大的戰艦,岸上的炮臺,一隊隊的兵,還有碼頭那奇怪的水泥道路
全是西洋景
尤其是水泥道路,堅硬平整像銅鏡一般,比縣里的官道好走一百倍,碼頭卸貨非常方便
關于如何點亮后勤運輸陸路的科技樹,無非是兩點一,道路。二,載具。
對此李郁早有籌劃,只不過戰事緊急,只能先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
按照輕重緩急,一條條來。
把銀子用在刀把,啊不對,刀背,啊還不對,是刀刃上
東山步兵士官學校,第三屆學生又提前畢業了,身穿嶄新軍服,腰挎指揮劍,走馬上任。
一人站在高處,大聲喊道
“皖北老鄉們,你們從今日開始正式當兵吃糧了。”
“月餉銀1兩,月底發放。一天三頓,頓頓吃飽。”
“要是有不敢當兵的孬種,現在站出來還來得及。去做工,待遇減半。”
正如李郁所料,
大部分人沒有猶豫,選擇了吃的更好,餉銀更高的職業
只有極少數人,默默走到一邊被編入了匠役營,還有開墾隊。
劉武站在炮臺高處,笑著說道
“主公真乃今亮,算無遺策。一直不讓我攻打崇明縣城,甚至還默許狼山鎮綠營兵渡江增兵。原來是為了練兵,拿縣城做磨刀石。”
一群群的皖北漢子,以潁州府人氏為主,夾雜著壽州,廬州人。
在火槍隊的監督下開始換裝,洗澡。
夏季炎熱,漢子們集體走進旁邊的一條小河。
上岸后,需要將腦袋浸入一木桶。桶里的藥水會把虱子全部殺死。然后就是領取新衣服和鞋子。
愿意剪辮的,賞銀1兩。不愿意的,也不強求。
這一點,李家軍許多人頗有微詞。
只有李郁比較淡定,他的解釋是
“看的見的辮子好剪,看不見的辮子很難剪。”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即使有1兩賞銀的巨大誘惑。愿意剪辮子的也十不足一,7000多號新兵,剪辮賞銀僅僅發出去152兩。
于是,一道新鮮熱乎的命令立即下來了。
剪辮的152人,全部提拔擔任副隊長。原本的粗布軍服不變,額外發放軍官大檐帽一頂、佩劍一把。
這152人一下子和原本的老鄉們,拉開了心理距離。
拿捏的十分到位
這7000多皖北兵,正式番號定為第二軍團
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本書涉及到任何外國名字都不可以直接用。列強還有東亞諸國,請大家幫忙想想例如花旗、扶桑這樣的。雖然爭霸還遠,可并不妨礙作者天馬行空,思緒遙遙領先先。出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