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李郁通知天成元票號,一次性漲價到位大軍要砸盤了
崇明島,
隨著新兵訓練逐漸走上正軌,軍官們開始考慮實戰練兵,將新兵們拉到崇明縣城下,見見血
從訓練營到縣城,途中可以完成多個訓練科目。
武裝行軍,扎營,埋鍋做飯,列隊射擊
每次出動的兵力規模都不大,百人而已。
縣城內的綠營兵甚至敢出城迎戰,經常和新兵們廝殺一番,互有傷亡。
駐扎在新河鎮的李氏正規軍并不干涉,哪怕是己方新兵吃虧了被綠營兵打散,也絕不插手。
重傷賞銀30兩,輕傷賞銀10兩。軍中有大夫,稍加治療后,還可以吃半個月的病號飯。
戰死的收斂,好生下葬。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李郁的先見之明了。
所招募的皖北新兵當中有七成是無家無口的。若是戰死,自然也就省掉了一筆撫恤金。
一股濃濃的、熟悉的“先軍戰略”味道
因為打不贏戰爭,發展生產力就是給敵人做嫁衣。
經過慎重的考慮后,眾人決定投降。
痛失練兵的磨刀石
最終,知縣領頭打著白旗,率領1000綠營兵放下武器出城投降。
宣傳署署長賈笑真,捧著一個畫軸進來了。
當然了,人心還是需要收買的。
包括一員游擊在內的綠營將官,都失去了繼續抵抗的心氣。長江上巡航的賊水師戰船,比鼎盛時期的蘇松鎮水師強大十倍。
隨著時間的推移,崇明城中開始缺糧。
新兵營的午飯,是一天三頓當中最豐盛的一頓,有白米飯、炒蔬菜、豬肉燉蘿卜、鮮魚湯
豬肉不多,每人只能分一到兩塊。再多,后勤就吃不消了。
而全程見證了撫恤金送到陣亡同鄉的家眷手中的士兵,歸隊后也自然將消息傳播開。
“你這是”
一條命,50兩
和清廷綠營兵一個價碼。
劉武特意令人制造了多艘輕型平底戰船,在崇明縣城周邊的一些河流巡航,只求封鎖,絕不進攻。
火槍的優勢更大。
害的一幫軍官郁悶了好久。
不過菜里擱油鹽倒是挺大方的。
認為他是真俠義、重感情。
文明,未必是野蠻的對手
因為野蠻無下限,文明卻有下限。野蠻可以孤注一擲,文明卻不可能。
“哦”
挑選一二熟人,暫時離隊,親眼看到鄭河安將撫恤金送到家眷手里。
“賊兵居然幫本官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原本城中存糧只夠吃2個月,現在夠吃4個月了。”
這是一個生產力極其落后的時代,一飯一衣皆來之不易,成本太高
作為見識過繁榮工業社會的穿越人士,李郁自然很不滿。
必須先逐一擊潰周邊有威脅的所有城池關隘,殺傷清軍精銳之后,才能騰出更多的精力來經營江南,提高生產力。
所以,要想守護文明,就必須保留部分野蠻。用文明的先進兵器,以野蠻之方式,碾壓純野蠻人。
這支軍隊,第一次產生了凝聚力。
陣亡名單當中凡是有家眷的,都令人送回去一份撫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