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不是一個府,甚至不是同一個省,但是也能算老鄉。
砍伐樹木蓋房子,鋪設水泥道路,燒制磚窯準備起高爐。
“大干1個月,讓馬鞍山成為江寧最美的外郭城。”
“除了開礦產,你還要操心后勤事務,上萬人的衣食住行不簡單。”
哪怕在300年后,馬鞍山的南山鐵礦依舊是華東地區最好最大的露天鐵礦。
李郁趁熱打鐵,令人在江邊現場搭建棚子募工人。
直接占據了現成的礦脈點。
隔著100里,江寧府遙領馬鞍山。
這要是在穿越前,怕是馬鞍山百萬人民要激動的拍桌子還有這好事立刻、馬上并入。
有胥江園區的建設經驗打底,這里進行的很順利。
排水溝、茅廁、伙房,住宿區,圍墻
主干道直接用水泥鋪設,確保一勞永逸。
園區還有一處小碼頭,此處出發,船只可直接駛入長江。
發展重工業一定要靠水運。
甭說這個時代,就算是汽車火車四通八達的那個時代,重工業都極度的依賴水運。無他,便宜,量大
如果是陸運車子會故障,輪胎會壓爆,公路會壓壞,鐵軌也需要維護修繕,燃料也挺貴。
而航運呢
小舢板和萬噸巨輪,河道都一樣承載,無需維護,船用燃料極其便宜。
現在是靠風帆,簡直0成本。
這一切都感謝神奇的浮力
馬鞍山還有一項儲備龐大的礦產資源黃鐵礦
因其外表色澤酷似金礦石,經常被騙子拿去忽悠人。
對于李家軍而言,黃鐵礦石最大的意義是可替代燧石。從此以后,將不再為燧石短缺而煩惱。
燧發槍的啞火率和燧石有莫大的關系。
每次戰役之前,軍官們都會提醒士兵
“換一塊好的燧石,莫要上了戰場啞火。”
每個火槍兵都隨身攜帶2到3塊燧石,方便隨時替換。
總之,馬鞍山在李氏工業版圖的地位無可比擬。人手,物資源源不斷而來。
南邊的當涂縣、蕪湖縣、繁昌縣都已經被李家軍攻陷。
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屏障
此時的皖南地區,清軍已經沒有多少存在感了。
安徽由于其地理位置,處于帝國版圖腹心,軍事地位不高。因而沒有駐防八旗,整個省僅有1萬多綠營兵力。
皖南區域一共4個營。
這4個營的大部分兵力還被明亮征調,在板橋之戰當中全軍覆沒。
此時除了池州府城還有千余綠營兵防御之外。
整個皖南都處于極度的空虛狀態,只要一兩個營就可以摧枯拉朽。
李郁聽取了斥候的匯報后,既喜又憂。
喜的是,地盤又擴大了。憂的是,兵力被攤薄了。
“義父,募兵吧”李小五說道。
“我正在琢磨此事。”
見義父沉思,李小五猜到了幾分,詢問道
“義父,可是為兵源擔憂”
“是啊。江南百姓視從軍為洪水猛獸,做佃戶都不愿當兵。淮西漢子倒是愿意,可如今李家軍序列中皖人所占比例已經超過了6成。再增加怕是要留下隱患。現在我可以用餉銀和軍規籠絡住他們,可一旦他們成長為了我軍的中堅力量,就會擁有自己的想法了。屆時,除了北伐和從龍之功,我想不到什么可以穩穩駕馭他們的。”
李小五默然,突然說道
“參謀本部。”
林淮生來了,他亦有相同的顧慮。
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