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走前,他還把兒子訓斥了一通。
告訴他別總把自己當成個技術工匠,如今要學著適應工部督造官的身份,要學會馭人之道。
若是有刺兒頭,你可以叫衛兵抓人呀。
王爺的煤礦井里,正缺苦役。
兒子有沒有聽懂,他不確定。但是孫子張承業是真的聽懂了,這讓他頗感欣慰。
總之,老張家后繼有人。
李郁稱王的消息,早已傳遍了江南。
而如何“取士”就成了一項萬人矚目的大事。
多數人傾向于科舉舊例,畢竟是實行了2000年的成熟機制,沿用了無數朝代。
不學圣人之言,不讀四書五經,怎么配當官呢。
這里面,士紳們跳的最歡。
他們在一切場合,瘋狂的夸吳王英明,一定會重拾科舉取士的。
而無數讀書人,也在巴望著這一天。
誰也沒料到,一紙王命突然傳遍了江南的城鎮鄉野。
東山青年文官學校,要招生了。
招生要求
識文斷字,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具備邏輯思考能力,宣誓忠誠于吳王。
年齡,15歲以下。
籍貫,往上追溯到爺爺輩就已經遷居本府。
身份,無論貧富、紳商匠農,皆可。
學時2年,學費一年15兩,畢業后根據考試成績授予州縣基層文官職位。
報名時間,皆止九月初四,日落之時。
王命一出,先抵達各府城。
然后傳達到各縣城,縣城再傳達給各村公署,做到人人皆知。
一下子就戳中了江南百姓骨子里最看重的事教育或者叫考試,或者叫前途,或者叫當官。
無數人瘋狂的打聽消息真假,更有反應快的連夜帶娃去東山。
從看到告示到報名截止,一共就只有三天。
東山島猝不及防,迎來了無數人。
擺攤賣茶水的笑麻了,這可真是賣水的看大河,全是錢。旁邊就是太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除了柴禾成本,其他全是利潤。
經濟大臣范京深知這事的誘惑力。
臨時調來了民兵和差役200人,刀槍出鞘攔在學校外面。
黑壓壓的人群,差點擠塌了報名處。
讀2年書,花30兩銀子,出來了就能做官。
這等好事,千載難逢
就連往日吵架不愛動手的蘇州人,也掄起了拳頭和一群松江人打的滿地滾。
就為了先報名,完成那太簡單的考試。
識文斷字,這等門檻寒磣誰呀。
府城酒樓的伙計,也能識二三百字。
“拉起紅綢線。”
呼啦啦,在場的兵將幾匹紅綢子撕開,再綁起來,拉出了一道脆弱的警戒線。
防止人潮沖擊學校大門。
然而,百姓們依舊瘋狂往前擠。
一名騎馬的軍官感覺不妙,朝天鳴槍暫時震懾住局勢后,
大喊道
“諸位,不要擠。”
“還是那句話,別逼我抓人。”
“我抓的不是人,是伱家的祖墳。”
“你擠的不是警戒線,是你自家的前程。”
“托吳王的福,你們才有機會見到這金光閃閃的國子監。”
“你們確定,敢沖破這根線嗎”
效果特別好使,薄薄的一條紅綢就攔住了千軍萬馬。
聞訊趕來的范京如釋重負,立即下令開始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