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區無洪災,卻有內澇。你組織人手再修幾條泄洪河道,好將雨水快速排入湖泊運河。可先從蘇州府著手。”
“下官遵命。”
“好好干,本王是念舊情的。你不負我,我不負伱。”
黃文運瞬間淚奔,感動的哽咽。
這句話的分量,太重了。
待他哭完,李郁隨意問道
“你也是做過一任知府的。本王目前一直忙于軍務,未曾在民治上投入太多。各縣的衙門空缺頗多,說的難聽點,許多事還是靠著原來的那些舊人在維持著。”
“所以你可有建議”
黃文運一愣,開始默默思索。
“州縣衙署職責,無非是3樣。錢糧,刑獄,教化。王爺可將前兩樣交給士紳子弟。只需注意監察,定下行事規則,想必問題不大。”
李郁沒有當即表態,但話里的意思很明顯
“只怕這些人還想著循清廷舊制,欲為十里諸侯。”
沉默了一會,李郁又問道
“科舉和不納糧,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
黃文運只能低頭道
“王爺圣明。此兩樣在,士紳群體就在。此兩樣亡,士紳群體名存實亡。歷朝歷代帝王都清楚,不是皇權不想下鄉,而是沒法下鄉。”
李郁點點頭,揮手示意
“你下去吧。”
“是。”
船隊在此地稍歇,補充給養。黃文運下船籌備餐食。
聽到背后有人重重咳嗽了兩下,他回頭一看,連忙拱手
“胡大臣,下官拜”
“哎,不必不必。都曾是一府同僚,莫要生份。”
倆人寒暄,追憶了一會往事。
胡雪余打開了正題
“黃大人飽讀詩書,可知這宋史有何特殊”
黃文運立刻就想起船艙內看到的那一幕。
略一思索,就答道
“24史當中,宋史篇幅最多,字數最多。”
“還有嗎”
“元人修宋史時,社稷已不穩,故而倉促把所有能夠搜羅到的宋廷史料、文人記錄、民間野史都塞進去了,甚至未曾加以刪減修改就宣布完結。”
胡雪余煥然大悟,明白了。
原汁原味
感慨道
“還是黃大人治學嚴謹。老夫當初忙于實務,忽略了許多。不該,不該啊。”
“胡大臣抬舉下官了。24史煙波浩繁,下官所讀不過一成,其余的都是道聽途說罷了。”
“待時機成熟,王爺有意設農田水利署,黃大人”
“下官明白,謝前輩提點。”
一番并無實義,卻有深意的談話結束。
船隊繼續西行,抵達太湖西山島。
李郁再次回到了他忠誠的西山,見到了兩位快要生產的夫人。
無非是一家用餐,和諧溫馨罷了。
飯桌上不談公事,只聊輕松話題。
當晚歇息在胡靈兒房中。
負擔如此沉重,自然不宜噠伐,只是聊些趣事以及島上情況。
西山島,已經裁撤了很多冗員。
如今還在島上的,只有槍炮廠和縮水后的西山鐵廠,以及一些小型配套工廠。
胡靈兒不方便,自然有人方便。
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她召來了3個貼身丫鬟。
皆已梳妝凈身,略施粉黛,可堪大用。
“夫君”
李郁笑道
“左右兩個是你的娘家陪嫁丫鬟,中間的這個是”
“妾身新收的丫鬟。知書達理,聰明伶俐,白璧無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