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我輩士紳,捐輸乃是取死之道
江西饒州府,浮梁縣。
縣衙內,饒州營千總臉色鐵青,瞅著一群士紳。
王士紳給撫遠大將軍的那封信不出意外的石沉大海了。大將軍行轅的書辦那一關,都沒過得去。直接當做廢紙扔掉了
而浮梁縣的一處巡檢司,卻突然遭遇了襲擊。
從徽州府出發的吳軍尖兵沿著徽浮古道開始拔除清軍小股汛兵巡檢。
一名巡檢僥幸跳入昌江得以生還,將戰爭的消息傳回了縣城,所有人大驚失色。
于是知縣牽頭,士紳捐輸。
寬度僅有2里的水面被拉上了鐵鏈,兩側各有炮臺營寨,飄揚著清軍軍旗。
來啊,我們很有錢,我們還愿意拿出來皇上,伱看我們腦滿腸肥長得像不像肥豬
浮梁守軍膽寒,稍事抵抗后就奪門逃命,知縣在逃亡時被擊斃。
民夫很開心,拿到了賞銀。
明朝中期起,就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說法。
浮梁縣的士紳群體強大,可以和知縣分庭抗禮。
全軍從歙縣出發,途經休寧、界首、祁門、抵達浮梁縣境內,足足花了8天。
而原本富庶的松江府卻是因為軍事上的安全避風港地位,吸納了大批的財富和人才。從而成為了整個東南乃至帝國的耀眼明珠。
孫子略一思索,就問道
“小將軍,到了。”
馬車晃悠悠前行,冷風吹著山林。周邊雖然一片寧靜祥和的氣氛,卻是讓人感覺后背陡生寒意。
知縣的手段比較委婉,是因為得罪不起。
衙役班頭親自帶隊搜出了2000多兩銀子。合理分潤后,知縣得了500兩,官倉得了300兩。
王鄉紳嘆了一口氣,默默的點頭
朝廷缺錢糧,天天琢磨增加稅源。
不過,半個時辰后就傳來了一條令他不安的消息王鄉紳一家子,跑了
守門的衙役收了他100兩,打開了城門放走了王家老小21口。
貴州綠營37000余人,設提督一員。
每一樣都能抵得上幾個精銳軍團外加一屋子外交官的作用。原因很簡單,貨源壟斷呀
早有準備的清軍稍后展開了反擊。
培養出了一個極其龐大的喝茶群體,和一個舞會必穿絲綢華服,設宴必擺精致瓷器的上流社會。
“你等引路搬運輜重有功。頭目每人賞5兩,其余2兩。”
知縣假裝不知道,
因為他還指望著這幫丘八爺幫著守城呢,否則光憑縣衙的百十個衙役幫閑還有數十個民壯弓手,他沒有信心。
千總把暖帽摘下,憤怒的指著北邊
其最聰慧的孫子問道
“爺爺,我們為什么要逃”
老王八雖然可恨,可他這些年可沒踩過坑。難道他斷定這浮梁縣必陷因而不管不顧的跑了
眾人在山腳下,匆匆吃完干糧,抱著火槍閉眼小睡。
其余的不翼而飛。
除撫標外全省僅有九江鎮、南贛鎮兩員總兵,而饒州營又是屬于九江鎮總兵麾下,設游擊一員,兵丁500余。
王鄉紳卻是面不改色
“是嗎”
李小五率領3個營的兵力,強攻一舉拿下。火炮和火槍壓制城頭,然后架起十幾架云梯,一氣而下,傷亡40余人。
王鄉紳豎起3個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