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思買每天忙的像個陀螺,十分積極。打報告索要物資的文件一份接著一份。
就連李郁都驚動了。
笑道
“他怎么什么都缺,什么都要”
皮革、鐵錠、騎兵燧發槍、騎刀、靴子、木料、鹽巴、跌打損傷藥。
李郁批準后,參謀本部再協調各部門分別調撥。
正月,是花錢的季節
胡靈兒不得不提醒李郁,要注意節制了,別誤解,是節制花錢,各項花銷如同山呼海嘯。
“江寧城得了一千多萬兩白銀,去年秋糧又收了300多萬石稻米,這就緊張了”
胡靈兒尷尬
“陛下,妾身給您算個帳吧”
“九江會戰之后,各步兵軍團人數少則5000,多則8000。按照您的旨意,各步兵軍團都要擴編到萬人。然后,您還提出了軍隊漲薪計劃,如今士兵的最低月銀是2兩,普遍是在3兩。炮兵騎兵水師等技術兵種則是4兩到5兩。”
“一個軍團,每月光餉銀就需要支出4萬兩左右。整個吳軍每月就需要開支餉銀近40萬兩。再算上文官體系、直屬工礦以及東山的若干學校,陛下麾下的人員總開支大約在55萬兩到60萬兩。”
“王宮、要員官邸、各地碼頭炮臺、水泥道路,新增倉庫,軍工廠,目前已經提上計劃的工程預計到全部完工還需要220萬兩。”
“各類軍需物資、彈藥,戰船、衙署經費這些很難精確計算的項目,臣妾就給個概述吧,一年至少130萬兩。”
李郁默默補充道
“還有,介入炒作生絲茶葉的幾筆開支,零零總總加起來也有小200萬兩。”
胡靈兒頷首,金釵微微顫動。
她知道還有一筆不小的支出,情報署經費
但有些敏感,故而不提。
精明的老爹曾經特意就此事叮囑過自己。胡雪余的原話是不要過問任何有關情報署的事,也不要刻意提及楊妃的內政部。
特務機構永遠是帝王一人獨掌。
任何人的觸碰,都會引來猜忌和反噬。
而身為后妃的楊云嬌,居然能掌握內政部這個看似存在感不大,實則很關鍵的特務機構,足以說明她這個側妃在陛下心中的地位
萬幸,她沒生下兒子。
否則,胡靈兒對她的忌憚會提高到無以復加。
陛下把財稅署這個重要機構交給自己,也是一種莫大信任。
身為紹興師爺后裔,她很清醒一個帝國的命脈就是錢糧,就是她手里賬冊上那一串串枯燥無趣的數字。
陛下還是最信任自己的
李郁突然眼睛一亮
“商稅,還有戰爭繳獲呢。”
“按照目前的勢頭,商稅一年可收320萬兩到350萬兩。這半年的戰爭繳獲、府庫封存以及抄家,共計500萬多兩。”
“太少了。”
“陛下的意思是加稅”
“不,出爾反爾加稅會有損寡人的信譽。待寡人有空視察研究一下,區區300多萬兩肯定忽略了哪個重要環節,漏掉了大魚。”
胡靈兒微笑,小手不停,撥著算盤。
繼續念念有詞
“去年秋糧征收了320萬石稻米,脫殼損耗1成半。按照一個士兵每月需消耗170斤糧食計算,一個軍團就是1萬4000石,再加上官吏、工匠等,每月需耗糧10萬石。”
李郁突然打斷,問道
“現在吳國直接供養的人,不分兵民官,共計有多少人”
胡靈兒翻了翻冊子,心里默算了一下
“大致有8萬5000人左右。”
李郁嘆了一口氣,補充道
“寡人突然想到,還需要考慮賑災,以及糧價高漲時開倉平價。”
“陛下英明。”
正月已過,距離春收的季節還有半年。
農業署的人提醒過,今年的收成可能不會太好。
天成元票號掌柜劉金鑫也為了討好自己,把票號在各地收集的天氣情況和糧價匯總報告呈交了一封。
他們都是基于經驗和樸素的統計學,來推測這一年的收成年景可能會低于合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