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騎兵軍團的訓練是自成一體。
正月大練兵的主題是
紀律與配合
橫隊行進,縱隊開拔,每天至少20里。
“第1排,蹲下。”
幾十名騎兵在方陣外側兜圈子,模擬八旗馬隊。
正月里,
除了進攻兵力之外,所有吳軍都在大練兵。
“第2排,站立。第3排,從第2排的肩膀間隙射擊。”
除派部分騎兵分別在九江和撫州協助兩個步兵軍團之外,其余的人都在鄱陽湖東岸的饒州馬場訓練。
身穿藍綢衣服的是土爾扈特俘虜。
他們的衣服和吳軍軍服大相徑庭,十分醒目。
不過這些腦袋相對簡單的漢子倒是沒有多想,只當是一種優待。
畢竟,綢夾衣挺貴的。他們總覺得這是吳王陛下的一種禮遇,所以毫無怨言,默默的教授馬術。
騎兵,是個復雜的軍種。
技術含量比步兵高10倍,比炮兵也要高出不少。
而且騎兵戰術的演練,離不開騎兵個人的扎實騎術。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剛熟悉了養馬的新手騎兵們,心驚膽戰的開始了無馬鞍生涯。
顧名思義,就是不給戰馬套馬鞍。人爬上去,伏在光溜的馬背上奔跑
摔,不停的摔,摔的鼻青臉腫,一瘸一拐。
半個月內,
就緊急派人到府城雇傭了十幾個跌打損傷的大夫,還有一車藥膏。
吳老二還算幸運,摔的次數不算多。
他很懷疑是那匹戰馬和自己有了感情,聽得懂自己每天和它的念叨,所以蹄下留情了。
一天的訓練結束,
他又在進食的戰馬耳朵旁念叨,他這一生有多苦,受了多少罪,以及那個差一點就白撿到手的女人。
“你可莫要摔我,你這牲口吃的精糧,比以前我們村的三個壯勞力都多。”
戰馬不時打一聲響鼻,甩甩馬尾巴。
大約是聽懂了吧。
總之,它對于吳老二這個新主人還挺滿意,逐漸就忘了曾經的主人。
輕騎兵軍團的消耗程度讓參謀本部頗為詫異。
非戰時
吳軍1名士兵每日需消耗主糧5斤,肉3兩,蔬菜2斤,鹽巴油脂2兩。
戰馬每日需消耗摻鹽的精料12斤,鮮草25斤干草減半,還有大量淡水。
戰時
人的消耗增加3成,主要是肉類
戰馬的消耗至少增加5成,甚至是翻倍
如果換算成銀子的話,一匹戰馬的口糧能養4到5個士兵。
而胡雪余對此并不驚訝,他根據記憶,報出了兩串數字
京師步軍統領衙門巡捕5營,每匹戰馬每月的草料精糧撥銀是2兩5錢。而直隸綠營的戰馬則是1兩2錢。
至于說為啥差距這么大。
從側面證明了一個道理,哪怕是一匹馬,也得托生在京城。
直隸距離京師百余里,待遇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并不稀奇。
兀思買每天都巡視著軍團,充滿期待。
但是他也清楚,形成戰斗力還需要時間。
獸醫、鐵匠、馬夫、皮革匠、這些人都是騎兵部隊當中不可或缺的職業。
馬場也不夠完善。
牧草的種植區域需要擴大,避風山谷需要多擇幾處,馬廄需要多修筑幾處,瞭望的高塔還需要多修筑幾十座。
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