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貴州、廣西、四川四省“不及百人而中一人”。
云南、福建、山西、陜西四省,“百名中一”。
其他各省則為一百二十名,甚至一百五十名中一。
乾隆打破了沉默
“若江西士紳確忠心朝廷,為剿賊協餉巨大。則鄉試中額可斟酌增加。”
翰林學士,紀昀,出列問道
“臣請皇上明示,江西的名額,是新增還是調撥”
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
無論新增還是調撥,日后都會固定成為定例。新增,則關系到日后蘿卜愈發多,坑不夠填的問題。調撥,是從其他省份摳出來,不存在增加蘿卜的問題。
茲事體大,哪怕是在幾百年后也一樣敏感。
乾隆手一揮
“既然江南從賊者眾,有負朝廷,那就把江南的名額勻給江西吧。”
“皇上圣明。”
幾名江西籍的朝臣,激動的跪地磕頭。
這可不是虛偽的感動,是發自內心的感動愛戴。
意味著,
從此往后,本省籍貫的讀書人做官的概率就大了,進入仕途的人就多了。
數十年后,江西必大興。
于敏中一下子就感受了多位江西籍同僚友好的眼神,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仿佛在說,從今往后,老于您就是精神江西人。
也有人心里嘀咕,
老于一個江蘇人,這是抽的哪門子風。
將來朝廷平叛成功,他還回得去家鄉嗎怕不是祖墳都要被人掘了。
得罪了讀書人,未來可期。
死了,也要編排你幾百年。潑不完的臟水,編不完的謠言。
不過,
乾隆望著于敏中,倒是眼神溫柔了許多。
他猛然覺得這個老家伙眉清目秀,忠誠度外溢。
削江南的名額,補江西的士子。
這招一出,江西尚在朝廷治下的士紳們一定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捐輸銀子、組織民夫、配合官兵。
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的家族或多或少都能增加一兩個紅纓帽。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讀書真的高人一等嗎當然不是。
不是“讀書高”,而是“做官”高。
而能夠走讀書道路,脫穎而出,成功入仕的書生,必定是官紳家子弟占比最大。貧寒士子想在科舉彎道超車是很難的,除非是真正的天縱之才。
參考花旗國的教育體系就明白了。
所以,清廷給江西增加鄉試中額,就是給鄉紳們發放專屬福利。
有御史當場慷慨激昂,表示朝廷如此厚待贛人,江西一定會成為抵御吳匪的橋頭堡。
花花轎子眾人抬。
一時間殿內充斥著各路吹捧,分析。
最終,
由翰林院掌院學士,紀昀總結了朝廷有十必勝,偽吳有十必敗。
散朝后,
乾隆頭一次覺得京城的春日也如此美好。
正琢磨著去圓明園巡游時,一名小太監踉蹌的奔跑過來,哽咽著說道
“太后駕鶴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