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大帳內,
李郁正在布置任務:
“甘長勝,你調4個營砍伐樹木劈成段,分發到各營做燃料,加蓋油紙布。”
“鄭河安,你調3個營集中所有容器取水。士兵們隨身攜帶的皮囊、葫蘆務必裝滿燒開過的清水。”
“苗有林,你帶人找山洞存放火藥。”
“李小五,你居中協調,把糧食分到各營。”
“黃肆,你督俘虜在太陽谷修筑大營。這場雨若是繼續下下去,很多帳篷撐不住的。需要更大的營區。”
眾將急匆匆領命而去。
當前,不需要考慮清軍的威脅。
而要考慮怎么渡過洪水暴雨的難關,幾萬大軍要住宿、要吃喝,這可不容易。
……
“拜見陛下。”
“先生請坐,伱建議的梅嶺果然是個好地方。”
“全賴老天庇佑,陛下天威,大軍才能逢兇化吉。”
王三松很會講話,滴水不漏。
李郁笑笑,示意他坐下喝茶。
“據說先生在浮梁縣有些產業?”
“祖傳的幾間瓷窯罷了,如今在陛下麾下運轉,都是一樣。”
“寡人會下一道旨意,物歸原主的。”
“謝陛下。”
“跟我講講兵部?”
王三松連忙放下茶碗,開始講述他對兵部運轉機制的了解。
帳外雨聲滴滴答答。
李郁聽的很認真,不時提出一些疑惑。
王三松渾身解數,把清廷兵部的運行機制講的清晰又生動。
眾所周知,
把復雜的事講的通俗簡單,很考驗講話者的知識儲備,屬于學術范疇。
把簡單的事講的復雜難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屬于不可名狀范疇。
……
幾千里外的紫禁城。
正在召開一場規模空前的朝會。
在京6品以上官員全部參加,宗室皇族、蒙古王公全部到場。
太和殿內,
壓根站不下這么多人,許多官職低微的只能候在殿外。
6月初的天氣,暑熱煩躁。
殿內充斥著一股汗臭。
乾隆遲了小半個時辰,故意的。
他就是想讓臣子們明白,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坐上龍椅,接受山呼萬歲的那一剎那,他看見了歸京遲緩的撫遠大將軍章佳.阿桂。
乾隆眼神冷漠,掃過他頭頂,將視線落在了一張年輕,但充滿朝氣的臉龐——富察.福長安。
帝國幼虎~
……
“前些日子,朕被一些尸位素餐的大臣們給蒙騙了。夷使招搖撞騙的套路,其實拙劣無比,漏洞百出。一切責任全在罪臣們。如今,這事過去了,空缺的各部堂官,朕和吏部已經擬定了人選。軍機處酌情照辦。”
“皇上圣明。”
“南方各省的緊急奏報堆滿了朕的御案。福建西部、廣東北部、江西南部暴雨成災、洪水肆虐,云南的土司又開始蠢蠢欲動。偽吳逆賊更是連連攻取州縣,綠營兵不能敵。只怕~”乾隆停頓了一會,平靜說道,“只怕江西全省,此刻已經崩壞了。”
太和殿內,一片死寂。
突然,
一個聲音響起。
“奴才愿立軍令狀——3年平吳。若不能,奴才甘愿一死以謝天恩。”
說話的正是阿桂,他表情堅毅。
于敏中沒有動,穩如老龜。和珅用余光瞥了一眼老對手。
乾隆沒有吭聲,沉默。
這種不合常理的沉默,讓殿內的壓力陡然加劇。
……
“阿桂你在南方督師辛苦了,此事再議。”
“皇~”
“朕說了,再議!”乾隆陡然聲音高了3度。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