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京又喝了一杯酒:
“以此酒佐醋魚,頗有一番滋味。”
眾人訕笑,連忙陪了一杯。
……
又有1名寧波海商,忍不住拋磚引玉:
“我等商人沐浴陛下厚恩,感念不盡。若是朝廷缺軍餉說個數字就行,我們知恩。”
范京依舊不正面回答,而是又夾了一筷子醋魚。
眼尖的人看到,范大人夾的是魚腩位置~
不妙!
在場的都是人精,產生了豐富的聯想。
一顆心,沉啊沉。
怕是西湖的水都不夠深~
趙立夏畢竟是國丈,咳嗽了2聲,決定為群體代言。
“范大人不妨直說。”
“在座的都是深明大義的吳國忠臣。不是老夫自夸,如今吳國,誰對陛下的忠誠最炙熱?那必定是我們大小商人。”
眾人亂糟糟地附和,
當前吳國的秩序就是他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秩序。
翻遍24史,也找不到更好的了。
……
范京放下酒杯,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數十位商人的心瞬間拔涼,恨不得集體跳湖。
卻聽到一句:
“本官想改變一下當前的定額商稅。”
安靜,只聽見湖水嘩嘩聲。
“范大人想怎么改?可是陛下的旨意?”
“不不。本官未曾請示陛下,純屬個人行為。”范京矢口否認,“諸位,如今我吳國蒸蒸日上,形勢一日千里,形勢一片大好,定額商稅已經跟不上如今的形勢了。若是拘泥古法,只怕被人恥笑啊。”
“請大人明示。”
“按照雇工的數量收稅,每月隨時增減。”
范京一揮手,隨從上前挨座分發資料,顯然有備而來。
紙上,
醒目的一行大字:“定額商稅改浮動商稅”,后面還有個括弧里面寫著“草案”。
……
范京不再說話,起身走到船頭欣賞西湖風景。
太湖太大了,即使在縹緲峰頂也看不到全貌,西湖不大不小,正正好。
有山,不高。
有堤,秀美。
有名,文名。
畢竟時光飛梭,帝王將相終為枯骨,顯赫王朝不過傳說。
最終代代相傳、永不消逝的只有文章詩句。
若是死后能葬在西湖畔,范京覺得他寧愿用“國公”的爵位來換。
一瞬間,
他想起了平江路的潘老爺子,起兵時雪中送炭的條件居然是半個西湖封給他兒子?
拋開良心不談,這回報率不得上萬倍?
湖畔有一座前杭州知府的宅子,占地百畝還帶私家花園。李郁悄悄傳旨封賞給了潘家公子。此事知道的人不多~
……
趙立夏逐字逐句看完了草案。
范京的想法頗為新奇:按照雇工的數量和雇工的月銀來收稅!
例如,
一個棉紡工廠,雇傭了1000名女工。600人拿2兩月銀,350人拿3兩月銀,剩余50人拿4兩月銀。
這座工廠,一個月發放的總工錢就是2450兩。
按照3成的稅率,收取735兩商稅。
如果下個月工人數量有變動,就按照新的總工錢浮動。
乍一看,漏洞很大。
可以少報工人數量,少報工錢。
可是,
范京自然想到了,在補充條款里特意注明了“用工合同實施辦法”。
雇傭工人,
必須提供吳國勞工署印刷的用工合同,一式兩份,簽字畫押。
退工時,
必須簽署退工合同,一式兩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