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廠門口,懸掛銅牌一方。
銅牌刻字:
若有不簽合同或者陰陽合同,工人無論是否獲利,皆可向官府舉報。
查實后,
處以重罰,少報1人,罰銀500兩、少報1兩,罰銀500兩。舉報者還可獲得3成的返利。
如此舉措足以杜絕宵小。
趙立夏很精明,
這份草案設計之精妙令他拍案叫絕。
生意好,雇傭工人就多。
生意差,雇傭工人就少。
雇傭熟練工,工錢就高。雇傭新手,工錢低。所以,這很合理。
在沒有信息化的時代,
范京能想到這一步也算是到達天花板了。
實際上他還有一層隱藏用意,
逼著這幫商人引進各類機器、進行技術升級。
畢竟機器不收稅。
范京雖然不懂工業化到底是什么,但是他已經聽陛下說過太多次了。
……
以上是針對生產型工業的,對于針對貿易型商業該如何精準征稅,范京還沒想出來。
既要合理,又要具備可實施性。
想到頭禿。
不管怎么樣,先推行吧。
商人們開始低聲交談,都是人精,一針見血,利弊看的透徹。
有位皖南茶商說:
“我們掙1000兩,給朝廷交2兩。長久下去不是好事,是禍事。”
“與其捐輸,不如交稅。”
“我覺得可以接受。生意嘛,各退一步。一方吃肉,一方喝湯的生意肯定沒法長久,早晚一拍兩散。”
商人們似乎頗為通情達理,其實也是害怕。
陛下和你講道理你不聽,陛下掀桌子的時候,你哭都來不及。
做人,
最重要的是識時務!
……
過了好一會,
范京回到船艙:
“諸位,本官的草案可有不妥之處?”
眾人齊刷刷起身,拱手道:
“我等愿意接受。”
范京如釋重負,雙方又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把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也重新厘定清楚。
例如,
開工廠所需土地按年收取租金,每畝2兩。
朝廷也盡快成立相應的機構,效仿“胥江工業園”,搞集中化。
例如,
梳棉——紡紗——坯布——印染——成衣
這是制衣的全部工序。
大家如果都開在一起就省事多了。
當然,
有資金實力的話,可以直接打通全鏈條,上下游全做。
……
杭州之行完美收官,范京又饒有興趣地去了寧波港。
他想知道,
這邊的海貿發展到了什么程度!
之后,
他乘坐海船北上,從松江府金山衛進入內河,最終抵達蘇州府。將浙江之行的成果向陛下做詳細匯報。
陛下已經迫不及待要讓江南做全球海貿的中心了。
賣到倫敦的每一盎司茶葉,賣到巴黎的每一匹蘇繡、賣到波士頓的每一個瓷盤,都會變成子彈,呼嘯著打向吳國的敵人!
而李郁,此時正準備解決最后一個麻煩:
接待滯留的上千名撒克遜皇家海軍以及2名綁架來的使團成員。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