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圣心仁厚,體恤百姓。奴才派人在直隸調查過,百姓不會因為多交了三五斗而餓肚子起亂子。加征吳餉的影響也就是每個人每個月少吃1碗飯。”
“那就好,那就好。”
……
和珅不愧是最懂乾隆的臣子。
他回答問題總是能切中要害。
乾隆表面問“百姓能否承壓?”~實際上問的是“百姓會不會造反?”
只要北方安穩,其余的代價都不算代價。
死掉一些人不打緊。
偌大的帝國,哪天不出點事,不死人。
不出意外的話,大清地方士紳的權勢會進一步提升。
士紳們居于鄉間,最能防微杜漸。
朝廷只要適度給他們增加一些權柄,例如“保甲、司獄”方面的自由,那他們就會積極充當第一道防火墻。
乾隆很理智,他知道正治的本質就是——妥協、合作。
……
次日,太和殿。
大臣們詫異的發現老皇帝精神飽滿,氣色頗佳。
這說明什么?
說明江北之敗不足掛齒,疥癬小疾而已。
眾人振奮,山呼萬歲。
端坐在龍椅上的乾隆表面云淡風輕,實際上挫敗感極強。
沒法子。
若是自己都慌了,底下的臣工們就會更恐慌。
恐慌一旦蔓延開來比瘟.疫都可怕。
信心,比黃金寶貴。
培養起來需要百年,摧毀卻只需要寥寥數月。
……
乾隆陸續口授了好幾條旨意。
“兵部會同陜甘、安徽兩省組建新軍。”
“湖北、湖南、江西、福建4省之賦稅錢糧暫不必上交。地方上可截留用于剿賊。多修壁壘,多駐堅城,多募兵丁。4省亦可自行制造槍炮。”
“朝廷當前的第一要務就是剿賊。凡是剿賊有功之臣,朕都不吝封賞。剿賊途中或有小瑕,朕一概不問。”
“吳賊氣候已成,非一兩日可解決之患。但我大清地大物博,有三萬萬臣民,就是敗上十次八次也不會撼動根本。些許小敗,朕明白的告訴你們,無妨。”
太和殿內,
萬歲聲響徹云霄。
就連紫禁城的太監們走路都帶風~
皇帝的狀態會不知不覺影響到宮殿的每一處。
皇帝喜,則紫禁城喜。皇帝悲,則紫禁城悲。
……
散朝后,
和珅、于敏中還有幾位王爺奉旨留下陪皇帝一起用膳。
乾隆突然冒出一句:
“朕思慮再三,欲再次南巡。”
眾人目瞪口呆,一時間不知該贊同還是勸阻。
乾隆望著眾人反應,
笑道:
“你們以為朕是去御駕親征?還是游山玩水?”
“都不是。”
“朕是要勉勵士紳,安撫百姓,凝聚人心。吳賊攪的江南數省烽煙四起,如今又僥幸小捷,有些愚人這會怕已是心思松動,左右觀望,待價而沽了。朕要簡拔忠誠士子,震懾宵小。”
和珅拱手道:
“奴才愿隨駕。”
于敏中眼睛渾濁:
“臣年老體衰,只怕不堪車馬,拖累圣駕。老臣愿留京為皇上和前線大軍籌措糧餉。”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