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攻撫州府的西路軍不太順利,此城被贛南總兵馬忠義經營許久,不太好偷。
最終,
磨蹭了4天,爆破炸開了城墻。
浪費了千余斤火藥,指揮官黑了臉。
綠營兵的抵抗意志就像鄱陽湖的湖水。
漲起來時水淹百里,挺嚇人的。
跌下去時一潰千里,一片狼藉。
入城后,
僅僅抵抗了2刻鐘不到,守軍就投降了。
俘虜2000余人,以及40余名地方官吏。
“中尉,怎么辦?”
“全部集中到甕城。”
撫州府的甕城還是馬忠義在的時候督促修建的。
俘虜們望著居高臨下的吳軍士兵,嚇瘋了,有的哭喊有的求饒。
這是要殺俘的前奏啊~
……
“綠營俘虜弟兄們都聽好了。想活命的人,就必須手里有刀,刀上有血。”
說著,
就有士兵抬著筐子往下傾倒刀劍。
甕城當中的俘虜們愣住了,鴉雀無聲。
砰~
一聲槍響,城墻垛口傳來怒吼聲:
“本官倒數5下,再不動手就全部殺光。預備~”
黑洞洞的槍口齊刷刷壓下,朝向甕城內。
瞬間,
俘虜們沖向城墻根搶著撿起刀劍,砍殺、慘叫聲不絕于耳。
然而,
吳軍士兵們很平靜,眼里并無不忍。
因為他們多數來自浙南,多數在礦里做過工。
礦區每有亂子,礦主請來的綠營兵們就是這樣殺人的,不分青紅皂白見人就殺。
因為礦工力氣大,敢玩命。
所以綠營兵們盡量揚長避短,遠遠的放銃放箭~
減丁是清廷地方官府常用的一種方式。
一來以鮮血震懾活人,二則可以減少吃飯的嘴。
……
浙南的地形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七山一水兩分田。
臺州、溫州、衢州、處州、金華5府的糧食不能自足。
世人皆以為江浙富庶。
實際上浙南、蘇北是一對難兄難弟,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里生存環境堪稱惡劣。
直到20世紀中后期,
數百萬民夫戰天斗地,用人力挖出了400里的蘇北灌溉總渠,讓淮河水和洪澤湖水奔流入海,蘇北才真正實現了沃野千里。
而浙南和福建類似,山多。
所以在農業社會注定無法翻身。
商業興盛,浙南才能翻身。
……
18世紀,
義烏沒有小商品,但盛產武德充沛的礦工!
溫州沒有皮革廠,倒是在山里活躍著很多的“小規模創業人士”。
總之,
在李郁眼里,這是一片生機勃勃,頗有潛力的熱土。
每次募兵,
告示上午貼出,下午招滿。
李郁對江蘇人的冒險精神一點不抱希望。江蘇老鄉們從骨子里討厭風險,特別討厭。
浙江老鄉眉清目秀,熱愛冒險,很有精神。
當然了,
其實福建老鄉更有冒險精神,他們的人生理想就是“賺大錢,起大屋,建祠堂,娶一堆生一堆”。
只是吳國戰略暫不取福建,故不作指望。
……
甕城的廝殺逐漸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