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所描繪的未來愿景好似一顆重磅炸彈,
參會的文武官員們議論紛紛,許久不得平靜。
“諸位愛卿,有什么擔憂盡管說出來?”
胡雪余問道:
“陛下此舉定然造福百姓,功在千秋。然規模之大,世間罕見,臣就怕花錢太多,拖累了前方軍事,畢竟我軍現在的目標是擴大地盤。”
范京立即表示贊同。
農業署、水利署2位署長左右糾結,
如此大規模投入,利好相關機構,作為署長當然想拍手叫好。
可范、黃2人身份略有尷尬,不敢多說,干脆默不作聲。
……
只有煤炭署署長王六眼里放光,整個人都在放光。
他從來沒想過,
君王會在民生方面如此下血本~
歷史上的龐大工程很多,絕大多數只圍繞兩點:
軍事、宮殿。
能夠兼顧軍事和民生的都寥寥無幾,例如都江堰。
而如今,
陛下想將江南打造成“暴雨不澇、干旱不旱,全域井字河網”的農業天堂,自己應該奮不顧身的響應。
他剛抬頭,
恰好望見了李郁遠遠投來意味深長的眼神。
王六熱血沸騰,噌的站起身:
“臣,愿為王驅。”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投向他,眼神復雜。
……
李郁坐回高背椅,
笑著說道:
“諸位愛卿也不必過于擔心,如此宏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過,3年也好,5年也好,20年也好,總有完工的那一天。”
“寡人先撥50萬兩,在蘇松兩府開挖一級河道。分3個方向,最終匯入長江、東海、還有太湖。朝廷只承擔一級河道,待河網連通后,各村寨若想用水,就自己組織人接著挖二級河道。誰挖,誰受益,縣衙可出面組織統籌。不過二級河道的走向、寬度、深度皆由官府指定,民間不可擅自改動。”
眾人如釋重負。
如此,起碼能省掉一半的工錢,而且分攤到每年,壓力驟減。
在座的重臣多是江浙人士,了解本地風土人情。
假若一級河道聯網,天生勤勞的江浙百姓一定會挖出二級河道將河水引到村口。
再然后,就是三級河網(毛細血管)。
由農夫自行挖掘或者鄰居協助,將水引至田埂。
……
胡雪余贊不絕口。
他可以篤定,江浙百姓一定會按照陛下的思路去做。
不需要忽悠,不需要訓令,而是真正的自愿!
勤勞是刻在骨子里的。
正所謂:
“青山不老我不閑,得閑已與山共眠。”
一項好的正策,應該兼顧“投入—產出、可行性、互惠性、前瞻性”,否則就是空中樓閣。
恢宏巨景毫無意義,只能落于紙面,終被灰塵覆蓋。
很明顯,
結合江浙地理條件、百姓秉性,此工程必成。
……
李郁很清楚,
龐大帝國需要一個無短板的核心區——江南。
農業要節節增產,工業要覆蓋全行業,民心要絕對忠誠。
這樣,自己才能騰出手開疆拓土,大殺四方。
即使有受挫失利,也可以迅速的卷土重來,讓清全世界都了解一下3億人口工業國的動員實力。
影響農業的要素有很多,唯獨水利是農夫個人無法干預的,必須由朝廷層面統籌干預。
水利穩,農業就穩。
農業穩,工業就穩。
工農都穩,軍隊就穩,帝國就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