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尚連忙介紹:
“像這樣的刷墻宣傳在府城還有100多處,沒花幾文錢。”
在場眾人都笑了。
李郁也忍俊不禁:
“此乃善意欺騙,并無不可。”
……
李郁突然問道:
“聽秘書處的人說,你還雇傭了幾個老頭子?”
“是。皆為土生土長的高壽之人,年齡70歲左右。臣給了他們一筆錢,讓他們說長壽秘訣是喝燒開后的水。其中有一位在60歲時令侍妾誕下了健康小兒,當時轟動全城,這也可以歸功于喝熟水。”
司馬尚偷眼觀察陛下反應。
面色如常~
不贊許不批評,那就是可行。
他心中頓時松了一口氣,越來越清楚這位陛下的脈搏了。
在清廷當差,總是再苦一苦百姓。
吳廷這邊,是再騙一騙百姓。
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
李郁望了一眼擁擠逼仄的巷子,終究是沒有走進去。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馬車轉彎離開時,
他恰好看見了一低洼處,污水聚攏,水體泛著黃綠色。
問道:
“如今城中家家燒蜂窩煤,那么多的煤渣都哪兒去了?”
司馬尚連忙答道:
“有的在巷口屋門外堆著,有的偷偷倒進河道。”
“煤渣就是免費的鋪路材料,怎么能這樣浪費呢?”李郁有些惱火,一時間居然忘了這事,“昭告各縣城府城,百姓房前屋后泥濘低洼處皆可以煤渣填鋪。”
“陛下圣明。”
……
江西袁州府萍鄉縣,武功山。
天降小雪,氣溫降至冰點。
4天前,
吳軍第5軍團在得到了棉衣、厚軍靴、蓋耳帽等冬季御寒物資后,以3個營的兵力開始有計劃的上山圍剿。
從沈子村上山,在金頂和張厲勇白蓮殘部激戰。
為了保住山寨,張厲勇部死戰不退,死傷超過1400人,這還是在吳軍沒有火炮,且風力偏大影響了線膛槍精準度的前提下。
當晚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雪。
吳軍的帳篷也擋不住這等嚴寒,只能在次日暫時后撤至山谷中的沈子村,待天氣放晴后繼續圍剿。
戰場傷亡僅僅30余人,凍傷摔傷卻超過了百人。
……
而深感恐懼的白蓮殘部果斷放棄山寨,朝西南撤退進入了羅霄山脈。
冬季,失去了據點,失去了暖和的屋子,后果可想而知~
沿途減員掉隊不知幾何。
山峰兩側豎立,
中間一處谷底,破爛帳篷低矮窩棚連成片。
乃是張厲勇部臨時搭建的冬季宿營地。
此地可避寒風,勉強不至于凍死人。
但遍地積雪,食物難覓。
普通士卒麻木絕望,撿枯樹枝烤火,涉雪去林子里打獵,苦苦求生。
不敢出山,怕引來吳軍圍剿~
……
幾近絕境時,
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贛南陌客,不請自來,拜見張將軍。”
“你是何人?”
此人摘下帽子,露出一根油光水滑的大辮子,
微笑道:
“鄙人奉江西布政使兼南贛鎮總兵馬忠義馬大人之令,前來聯絡各方扛吳義士,共襄盛舉。”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