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土鏟客?”
“總督衙門出面,給粵西的廣府士紳開放捕殺客仔的權限,他們自然會積極的搶奪土地、水源。廣東民間三分天下,潮廣客,納了投名狀,廣府人就徹底綁上朝廷戰車。屆時,就算有的人想跳車投吳,怕是吳都不敢收。”
伊爾杭又反問道:
“逼客鏟潮呢?”
“讓嘉應知州出面,號召客勇東進配合官兵剿殺潮州佬,潮州賞給他們一塊平原。從此他們就不是客,而是主。”
“客家人和潮汕人,似無大齟齬,會聽從官府嗎?”
“試試好了,即使客家人不從,官府也沒有損失。還能消弭一部分因馬總兵屠殺贛南客家人帶來的壞影響。”
……
伊爾杭半天沒說出話。
心想,眼前這位是個賈詡啊。
挑動各方血拼廝殺。
上鉤,官府正好借勢,拉一打一,不上鉤也沒損失。
見伊爾杭沉默,離開。
伍秉鑒繼續翻看賬冊,心中激蕩。
他想站上越秀山頂狂呼:
“古有伍子胥,今有伍秉鑒!”
“廣東負我伍家,我伍秉鑒一定要討回公道。殺,殺的越亂越好。”
……
謀,其實簡單。
斷,才是最難的。
謀士只管出計策,現實情況瞬息萬變,往往未必會按照計策去走。
做決斷,承擔后果的是主公!
伊爾杭回到大堂,堅定的宣布了八字計策“聯土鏟客,逼客鏟潮“。
既然有總督背書,眾人火速行動。
廣州府出面邀請周邊士紳給他們開委任狀。
村村有團練,鄉鄉有團練~
可以自己打造兵器,也可以向廣州府購買,反正武庫里儲備了大量的刀槍矛盾。
對于自身有功名在身且和朝廷捆綁較深的士紳,亦可售賣少量火器。
……
伊爾杭一開始也頗為猶豫,
擅自開放團練,事后朝廷追究起來,自己只怕是要去寧古塔堆雪人。
但伍秉鑒的一句話就打消了他的擔憂:
“您還沒看出來嗎?朝廷在南方的秩序已經崩潰了!”
見伊爾杭表情痛苦,沉默不語,他又低聲說道:
“閩浙總督王亶望首鼠兩端,早就和吳國眉來眼去了。”
“你怎么知道的?”
“閩浙總督衙門出面在廣東市面上大肆購買硬木,然后一轉手再賣給吳國水師,賺的盆滿缽滿。這根本不是秘密。”
“如此大事,為何就本官不知道?”伊爾杭尖叫起來。
伍秉鑒苦笑:
“福州那么多衙門都保持沉默,您就算知道了也只能沉默。我大清自有國情。”
伊爾杭自言自語,抱著腦袋:
“唉,唉,世道怎么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他最終被迫接受了現實,朝廷對兩廣鞭長莫及。
……
臘月里,
奉總督之命,廣州周邊州縣的精兵和庫銀陸續轉移至省城,包括糧食~
巡撫趙士生站在城頭,眺望江面。
問出了一個很有水平的問題:
“為何這半年,世面上沒有暹羅大米了?”
沒有人能夠回答他這個問題。
總之,海外大米斷絕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米價攀升,
兩廣地區,一石米已經賣到3兩5。
而在北方,一石米的價格已到4兩。
一場巨大的糧食危機正在形成,造成危機的因素很多很多:
暹羅大米不入朝只是其中一個。
江西糧食收成大減,也是一個。
吳國控制了茶絲瓷,控制了傳統商業繁榮區域,造成了北方商業凋敝,士紳無處投資獲利。于是這些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囤糧。
數千年歷史,
糧市一直是資金的最終避險池。
……
虎門寨。
臘月28.
廣東水師20余艘大型戰船,70艘小船駛出水寨,沿近海航行。大型戰船為水師兵勇駕控,小型船皆由疍民駕控。
目標——潮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