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德在心里狂呼:
我早就知道你們是這樣的人!幸虧我生于四邑,長于四邑,熟悉廣情。
談忠誠,你們嗤之以鼻。
談自治,你們毀家紓難。
……
文元德內心百感交集,表情還是很正常的。
他拍拍手,
高喊一聲:
“展旗。”
立馬有下人舉著一桿軍旗走入花廳。
黑底紅邊,金絲繡字:
四邑團練聯軍。
這么一番折騰,
他總算將手下的松散武裝捏成了一團,將混亂的人心稍微聚攏。
鶴山團總陳世豪,突然問道:
“文大人,不如合兵吧?”
“對。”
眾人立馬出言附和,深感當前局面分兵只會被人各個擊破。
文元德從善如流。
調兵,需要時間~
屯糧,也需要時間。
訓練磨合,更需要時間。
……
而文元德又提出了一個戰略——絕不向吳軍打第一槍,但絕不和客勇妥協。
士紳立馬夸贊:
“文大人此乃老成謀國之言。”
沒必要主動激怒吳軍,團練稚嫩,當避開鋒芒,培養實力。
但是,
對于近在咫尺的客勇必須剿殺。
文元德當即表態:
“剿殺客勇,一來練兵,二來維護地方安靖。”
一老者突然補充道:
“還能取其財、取其田、取其女子。”
“余老說的是。”文元德笑道,“客寨首領頗有家資,客女亦好生養,土地亦是賒我們祖先的。”
說到此,
他突然頓了頓,高聲說道:
“吾有一妾,乃是客女,入府已有12年。來啊,令她自縊以安軍心。”
四邑團練聚兵的動靜很大。
位于械斗最前線的鶴山縣,諸多百姓紛紛南撤,進入四邑腹地尋找庇護。
而粵西客勇也在集結兵力,籌措干糧,準備決一死戰。
戰爭陰云,逐漸低壓。
……
廣州府,
原總督衙門,現為吳軍指揮部。
幾名參謀正在拆信~
傳檄的反饋就在這些信里面。
參謀歸納,李郁傾聽。
“陛下,佛岡廳同知愿降。不求官爵,希望能在新朝做個富家翁。印綬隨此信已一并送來,請求大軍盡快入城。”
“態度可,準了。派1個排去接城。”
“是。”
“羅定州知州愿降,但待價而沽。信中語氣雖謙卑,卻有討價還價之意。”
李郁冷笑:
“狂妄,先放著。”
……
“惠州知府和惠州協副將愿降,但條件是等1個月,留給他們的北方家人逃命時間。”
李郁斷然拒絕:
“不行。再派人去,告訴2人,要么立降,要么等死。”
無論是真是假,
吳軍都不可能允許惠州府城這么重要的城池,清廷龍旗飄揚一個月。
……
果然,
下一封書信證明了,李郁是對的。
“惠州同知揭發,知府詐降,他已聯合惠州協右營,愿配合大軍取惠州府城,同時希望能繼續留任為陛下效力。”
“派1個步兵營去,提前聯絡此人,盡量兵不血刃。”
“是。”
“東莞知縣愿降,希望大軍莫要傷害城中百姓士紳性命。他本人則無所謂,隨便發落。但又指出東莞團練不受他節制,團總梁輝為人桀驁,手下亡命徒眾多。”
“派1個步兵連,先控制東莞縣城,然后驅趕城內降兵撲滅團練。”
……
“新安縣愿降,知縣派兒子攜印前來。”
“好,態度可嘉。”
“香山縣拒絕投降,辱罵陛下和夷人沆瀣一氣,割地賣祖。”
李郁冷不丁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