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鎮外圍不利于防御的200間房屋被士兵拆毀,利用拆下的木材、磚瓦構筑工事。
如今,
清軍再想啃,就不那么容易了。
……
當然,
這里有個前提,火藥槍彈夠用。
配合壕溝、拒馬、陷馬坑、磚石堡壘、鐵蒺藜陣,還有一條天然河流。
去年,
參謀本部的那幫無良書生翻閱古籍,考古出了一種歷史悠久、長盛不衰的武器——鐵蒺藜。
以一細長麻繩串起上百個鐵蒺藜,便于布置,便于收納。
軍工署人手緊張,無暇搞這個。
遂將5萬鐵蒺藜的單子外包給一家鐵器廠,這玩意粗糙的很,無所謂公差,生銹更棒!
……
臥龍鎮附近江面,有2處江心洲。
水域相對封閉。
艦隊每天輪流巡邏漢水,凡遇船只一概擊沉,不論大小。
如果,乾隆調動在洞庭湖的湖廣水師主力增援襄陽,劉武求之不得。
以西征艦隊區區6000人攻破襄陽不太現實,分兵據守襄陽更不現實,但取得一場水戰的決定性勝利不難。
……
襄陽城中,
清軍有一支小規模舢板水軍。
想奪回漢水,無疑是以卵擊石。
哲勇,則受到了嘉獎。
不過,
遲來的英明,又有何用?
哲勇每晚喝的醉醺醺,令士兵在城中給他尋覓良家女子。
他有種不詳的預感,
襄陽完了,湖廣完了。
快馬,
在南陽府、武昌府、襄陽府之間來回奔跑。
乾隆終于拿出了最終方案。
從方案落地,到真正執行。
需要很長時間。
調兵是一件復雜的事,要走很多程序。
從隨駕兵部官員草擬方案,廷寄抵達各方大員,聚兵,發放開拔銀,修繕破損軍械,填補空額。
地方籌措糧草。
到軍隊開拔到位,最終形成包圍圈。
……
乾隆再三叮囑,
務必要等各部全部到位,再發起進攻。
禁止擅自出戰,否則勝亦下獄。
其實他想多了,
如今南方清軍鮮有敢擅自出戰者,都傾向于防御。
不知不覺,雙方的心理天平已經逆轉。
清軍自認是弱勢一方。
吳軍自認是強勢一方。
弱勢一方,不由自主的行動遲緩。
夏日動兵都是犯了兵家之大忌。
……
清軍遲遲不發動進攻,吳軍艦隊竊喜。
陸上,以臥龍鎮為中心構筑了完備的大營。
夏日炎炎,
士兵們要在此地堅持數月,良好的住宿條件很重要。
臥龍鎮也因此得名。
總之,
吳軍艦隊占據的是一塊頗具三國元素的地盤。
……
李二狗識字不多,并不影響他津津有味的聽評書。
甚至去傳說中諸葛亮隱居的草廬躺了一夜,妄圖在睡夢中吸收一些智慧。
次日,
他興沖沖的起床翻書,發現不認識的字還是不認識。
幾百年后,
襄陽人也想吸取諸葛之智慧,文理兼修,在此地搞起了一所不知名的高校。
……
半個月后,
吳軍甚至在隆中的3處制高點,布置了烽火臺。
一旦大股清軍來襲,即點燃烽火。
艦隊6000余人除了日常封鎖漢水、巡邏周邊、搜索物資,從不好戰,該吃吃該喝喝,泡在溪水竹林里度夏。
遵循陛下和參謀本部的嚴令:
扎下釘子、積蓄體力,等待涼秋。
總之,
敵不動,我不動。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