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經過陛下(李院長)的親自認證~
……
商業部海貿署出面,將尼德蘭3船貨全部吃下。
雙方默契的忽略了大嶼山島的爭議。
吳國不可能效仿濠鏡澳舊事租賃一塊土地給夷商,將來肯定要拿回來。但目前沒有海軍,也不想因此影響海貿局面,故而閉口不談。
尼德蘭人不愿意主動放棄這塊黃金寶地,他們畢竟是從清軍手里奪取的,沒有和吳國發生摩擦,所以也不提。
按照巴達維亞總督的設想——走著瞧。
將來,
若吳國控制了長江以南,有取清代之的跡象。可以將大嶼山島作為談判條件,爭取一些更好的商業條款然后奉還。
若吳、清打的勢均力敵,犬牙交錯,就不打算歸還了。
……
如今,
有2件涉及海外貿易的麻煩事懸而未決。
1件是,
各國紛紛請求設立商館。
另外1件是,
治下各地商會聯名請求朝廷明確海貿權限:
哪些貨物是朝廷專營,哪些貨物民間可自行售賣,
(當前,吳廷暫時壟段了茶葉、絲綢、瓷器的所有出口權。)
李郁冷靜琢磨后,
痛快批準了第1條,
允許各國在松江府黃浦江畔設立商館,同時在廣州城內設副館。
各國可在劃定的區域內自行蓋屋子,但不得修建教堂。
允許牧師神父常居商館,但禁止傳教。
……
陛下指出
傳教應該是雙向的、平等的。
歐洲的神父們希望在東方傳播福音。
東方的高僧、道長們也急切地希望將佛道之經義灌輸給歐洲的羔羊們。
所以,
如果傳教士能夠拿到本國國王和騾馬教廷允許同等傳教的書面許可。
那就ok了。
以后。
手段不限,誰能拉攏來多少信徒算誰的本事~
陛下做事就是這么的文明、開放,肆無忌憚。
……
而關于海貿貨物權限,還需再議。
其余商品都無所謂~
唯獨,
茶絲瓷三件套是帝國命脈,主控權必須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但可以給各省商人分潤一二。
抓大放小嘛。
這就意味著,正式放開民間海外貿易,需要制定相應的關稅,以及敲定沿海貿易城市名單。
如此一來,
吳廷就面臨和清廷相同的尷尬境地,管理必須跟上,海防必須跟上(現實是,目前一個都跟不上)。
沒有海防,點頭哈腰的夷商分分鐘想搞事。
18世紀,
海商和海盜只是身份的自我認知罷了,如果愿意的話,也可以是塑料袋。
……
當前,
吳廷肯定會優先保證撒克遜東印度公司以及各國靠岸商船的進口需求。
目前來看,
產量足夠~
如果不夠,就去找王亶望。
給他抽成,讓他以總督身份勒令福建武夷山的茶葉必須賣給吳國,誰不賣誰就是反對大清。
想清楚之后,
李郁在一次早餐會上,明確告知同桌用餐的十幾位各府商會會長。
朝廷可以給海商茶絲瓷的出口配額,以不超過船艙的一半體積為限。
但,
同時要求這些商人返航時帶回的貨物,必須是大米、硝石、硫磺、黃銅、蔗糖、機械、專業技術人員這7類當中的任意組合。
暫時只開放廣州、潮州、金山衛這3處港口。
其中,
潮州港單向開放,暫不接受夷船停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