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部鼓勵用火炮解決問題,盡量將敵人殺死在百丈之外,多費點火藥。
如今,
有穩定的海外硝石輸入,彈藥相對充裕許多。
等拿下四川、貴州兩個產硝大省,吳軍就可以實現火藥自由了。
……
而躲在后面1座碉樓內的趙莊文,看到了黑煙。
心中默念:
“弟兄們,莫要怪罪。窮人想出頭,就得賭命,拿命換一個概率微小的機會。”
“好打的仗,怎么可能輪到我們呢。九死一生、十死無生的仗才會讓我們上。”
趁著吳軍暫停進攻的間隙。
新軍也忙著在碉樓周圍挖掘工事,盡量不讓人沖到碉樓底下。
……
九江城。
正在城外巡視汛情的陸軍大臣林淮生,接到了鄭河安的戰報。
立馬下令:
“調10門臼炮增強第2軍團。”
“征募一支民間運輸船隊負責運輸。”
九江——湖口段,有數百艘空船滯留。
他們已經完成了原本的運輸任務,拿到了運費,遲遲不返航是想著再運點貨回去。
一來,掙錢!
二來,空船在長江行駛很危險,滿載能扛風浪。
……
軍隊有召,
民間船老大們很積極。
當即,
就湊出了一支船隊,載上臼炮、炮彈、炮手出發了。
上溯一段水路后,
即可在長江南岸一個叫作“六墩”的小地方駛入興國州,沿著河流湖泊彎彎曲曲最終抵達三溪鎮。
這段河流,走不了軍隊的大船。
……
林淮生能夠如此迅速做出正確判斷,是因為平時的軍事積淀。
他看過兵器署的敵情總結,其中就有仔細描述清軍是如何攻破金川部落上千座碉樓的。
輕型火炮基本無效,
重型火炮才能挨個撬開烏龜殼。
金川道路惡劣,重炮沒法運上去,清廷就組織工匠和銅鐵料就地鑄炮。
每打一處碉樓集群,就在高山之上鑄一次炮。
兵器署的軍官們認為,這是看似愚笨卻最有效果的戰術,充分考慮了雙方的優勢劣勢~
用龐大的國力壓垮小小金川。
而現場鑄造的火炮,又分3類。
一類是加強版劈山炮。
一類是將軍炮,1000斤至3000斤不等。
最后一類是沖天炮(臼炮)。
……
金川之戰的情報很詳實,吳軍內部曾參與此戰的軍官就有好幾個,可確定情報無誤。
既然無誤,
就可以直接照搬。
所以,林淮生并不擔心所謂的碉樓,
他更擔心襄陽,還有汛情。
如今,夏季已進入末期。
總體來說,今年湖廣江西一帶風調雨順,沒有旱災沒有水災。
但是,
還是要時刻警惕,防止老天爺殺個回馬槍。
吳軍在江西已經吃過一次虧了,不能再吃第二次。
長江、鄱陽湖、修水等水域都布置了專門人手盯著,每天觀測3次水文數據(深度、流速、以及渾濁程度)。
……
停滯了數日的第2軍團在得到了臼炮支援后,立即發起進攻。
這一次,
在山谷和山脊線一起行軍。
以部分散兵掩護炮兵沿著山脊線艱難行軍。
吳軍臼炮在設計之初,
軍工署就考慮了機動能力,尤其是離開騾馬后的純人力機動,方形底座和兩根硬木棍相結合。
4名漢子即可抬起,行軍靈活。
散兵們四周散開,負責開路警戒。
山路難行,消耗體力。
每隔一刻鐘就換一組漢子抬炮。
1個時辰,
其中3門臼炮終于機動到了合適位置——海拔500米的孫家垴。
……
一名炮兵準尉伸出右手大拇指,用跳眼觀測法粗略測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