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和朕說或許這種模棱兩可的詞,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奴才錯了。”
不知為何,
和珅的言語總能讓乾隆覺得平靜。
沉默了一會,
和珅低語:
“皇上,武昌那邊也送來了一些折子。”
“王杰?他、他不是殉國了嗎?”
和珅悲戚:
“想來是王杰在破城之前的絕筆。”
……
送信人是荊州府監利知縣,受趙莊文委托。
此時,
這位小小的七品知縣,戰戰兢兢跪在御前。
乾隆在外臣面前,
依舊威嚴無比:
“監利縣,這些書信是誰給你的?”
“回皇上,王巡撫在武昌英勇殉國,他的一位關門弟子冒死逃出武昌,南下至監利縣時此人身染重疾,不得不將此事委托給下官。下官,下官~”
和珅察言觀色,
“監利縣,你先下去吧。”
“嗻。”
監利知縣松了一口氣,
他是有私心的,借送信之機離開危險的戰區不算擅離職守。
理由充分,動機光明。
……
反正是趙莊文委托的。
折子、書信一應俱全。
再加上孝敬和大人的8萬兩銀子,這關就算過去了。
8萬兩!
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攢了2年,如今雙手奉送出去,頗有些肉痛。
但能保住性命就很好了。
監利縣,位于荊江北岸,位置要害。
往上游走200多里就是荊州城,妥妥的兵家必爭之地。
……
此時,監利縣城上已經插上了第2軍團的灰狼旗幟。
第2軍團兵臨城下,
城中沒有組織抵抗,
因為知縣帶頭跑了,剩下的屬官和本縣士紳一合計,干脆開城投降。
吳廷在廣東的規矩,已經傳開了。
消息靈通的官紳們都知道:
“凡天兵所至,城池稍有抵抗,破城后,盡誅官紳,朱門無一幸免。開城投誠,全部赦免,吳廷不翻舊賬,只觀后效。”
李郁擬定的這一規則,效果斐然。
若像李自成、黃巢那樣,會引來士紳集體的瘋狂反撲,阻力太大。
懷柔放過?
既有損國庫,又不能震懾人心。
現有規則處于殘忍和寬仁之間,踩到了平衡點。
縱然吳軍將武昌士紳全部抹掉,也沒有激起監利縣士紳的同仇敵愾。
……
吳軍進城~
當天,
全城官紳集體割下辮子,積極交納數量不等的“悔過銀”和親筆撰寫的悔過書,集體向東拜了吳皇。
隨2軍團一起行動的1正4副五位文官,喜笑顏開,立即上崗。
陸軍部派遣的巡警署長也同時上崗。
監利縣,海晏河清。
官紳們湊了銀子購買煙花爆竹,足足放了3個時辰,慶祝王師進駐,各種溢美之對聯掛滿城墻。
……
次日清晨,
全城歡送2軍團繼續西征,目標——荊州城。
就目前來看,
類似湖北監利縣、廣東三水縣這樣的例子多了,清廷早晚對士紳群體失去信任。
屆時,
士紳們要么乖乖挨八旗的刀,要么主動投降吳廷。
總之,
陽謀就是這樣,
不怕你看穿,不怕你反復推演。
無解!
……
但,
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云貴總督阿桂帶著10名精悍戈什哈,便裝打扮一路穿越湖廣,抵達了南陽府。
總管太監秦駟告知乾隆時,
老皇帝愣住了,滿臉的詫異,
問道:
“是阿桂來了?本人來了?”
“回皇上,是的。阿相此刻在殿外候著呢。”
“快,請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