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一愣,
脫口而出:
“陛下說的是紐卡門蒸汽機?”
“不不,效率太低了。”
“陛下英明。一百年前,蘇格蘭的煤礦用畜力排出礦坑內源源不斷的積水,一個礦區至少需要300匹馬。后來有了紐卡門蒸汽機,提水效率大約相當于5匹馬。”
李郁不露聲色,盯著他的眼睛:
“再后來呢?”
威廉猛然尾巴骨一麻,感覺自己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他組織了一下語言,
說道:
“發明家瓦特先生致力于改良紐卡門蒸汽機,在好心人的資助下,他取得了一些突破。據說,他的最新改良款機器已經普遍應用在煤礦上了,每臺可抵50匹馬的效率。”
……
李郁點頭:
“很大的突破!”
“是啊。不過,銷量有限,用途單一,所以好心的資助人羅巴克先生又破產了。”
氣氛有些沉默~
科研的道路上,充滿銅臭味。
曾經,
網絡有人戲謔:
“億萬富翁的兒子是科研先天圣體。”
“一位天資平平卻有意科研讀博的化學系本科生,是博導心目中最好的苗子。”
因為,
科研真的很燒錢。
打個比方,
科研就像過沼澤地,你需要不斷試錯。
將所有的盲區都踩一遍,剩下的路很可能就是正確的路線。
……
以上,特指科研。
而理論則是另外一回事。
理論體系的重大突破純靠牛人。
比如牛頓、高斯、愛因斯坦一類的~
總結就是,
科研的花朵,一般在富裕的土壤綻放。
但理論的花朵,會在肥沃不受約束的土壤隨機綻放~
……
“你認為,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機最大問題在哪兒?”
“無法作為動力機。”
威廉的話一針見血。
“你不妨再講的明白些?”
“蒸汽機在不斷做往復運動,沒有位移,從工業角度看沒有,這樣的動力沒有太大意義。工業需要位移動力,但蒸汽機的簡單往復運動顯然無法滿足。”
“這位瓦特先生心灰意冷了嗎?”
“是的。2年前,據說他已經準備居家搬遷去圣彼得堡,在冰天雪地的荒蠻之地了卻殘生。快動身之前,卻被又一位好心商人博爾頓攔下來了,他認為蒸汽機很有前途,為此他愿意提供資金支持瓦特繼續科研。”
李郁笑了:
“有希望嗎?”
……
“也許5年也許10年,也許到死他也拿不出應用于工業的成熟蒸汽機,誰知道呢?”
威廉的眼神流露出悲憫。
身為同行,
他太清楚科學之路有多艱難,窮極一生默默無聞才是常態。
科學征途上,投資人極其寶貴。
在大清,
天使投資人一般被稱為“大傻子”。
買田囤地,躺在家里收租金的才是“聰明人”。
……
李郁暗自竊喜。
曲柄傳動——讓蒸汽機活塞的直線運動變成了轉動運動,從而可以驅動機械,例如車輪。
氣缸雙聯動——進一步提高運行頻率。
看樣子,
瓦特還要在迷宮里打轉幾年才能頓悟這兩個技術。
吳國的蒸汽工業很有希望搶先一步,從而具備先發優勢!
如果,
不是兩國相距太遠的話,
李郁打算派人去把瓦特家的房子點了,還有第三位投資人博爾頓,肯定厄運連連,光速破產。
眾所周知,
陛下做事從不被傳統道德觀念束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