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中尉站在梧州城墻,望著南邊結冰的西江江面上,馬拉爬犁穿梭不停。
“大人,為何不抓住機會,一口氣打到柳州府來賓縣。”
“不行,苗校尉有令。據守梧州,不得擅自進攻。”
“是。”
中尉裹緊軍大衣,放下御寒帽的兩片耳朵,走下城墻走上冰面征用了一架爬犁巡視周圍。
他在下游2里處發現了沉船。
透過冰層,隱約看到了桅桿。
桂軍早就堵塞了西江航道。
這就意味著吳軍想在開春后利用戰船從水路進攻廣西的戰略設想,很難實現。
……
軍報傳到肇慶,之后又傳到廣州。
苗有林的批示很快就來了。
“梧州當為我軍進攻廣西的前哨站。”
“航道疏浚困難,桂東山勢險峻。你部當堅守梧州,確保物資彈藥充足,做好孤軍堅守的打算。”
“梧州百姓愿意離城者,一概不予阻攔。但不可帶走糧食牲畜布匹。”
“另,桂東山勢復雜,植被茂密。如非不得已,盡量不要進山。”
中尉看完沉默不語。
他在浙南挖過礦,知道進山的危險。
校尉大人是貴州人,對進山更加不陌生。
如果說吳軍在平原作戰優勢是100點的話,進入陌生山區作戰就只剩下20點了。
……
吳廷高屋建瓴的戰略構想,中尉接觸不到。
他不會猜到,校尉苗有林還有一個顧慮,是怕打亂了陛下的戰略安排。
明年開春之后,
兵鋒指向何處,還未可知。
有人建議厲兵秣馬1年,第2年發動北伐,一舉推到紫禁城。
有人建議圍剿湘西殘兵,殺一儆百。
有人建議進攻廣西,然后攻入云南干掉阿桂這個南方最具分量的清軍統帥,四川、貴州、福建,傳檄即定。
……
總之,中樞的意見分歧很大。
北伐派和南下派的分歧其實不算什么,畢竟還屬于軍事范疇的紛爭。
當前,
最大的分歧是軍事為主?還是正治為主?
國丈胡雪余這一派,主張軍事7分,正治3分。
經濟大臣范京這一派,主張正治7分,軍事3分。
這里面的玄機,苗有林其實是看不懂的,但是他的私人幕僚懂。
幕僚提醒東主要警惕,不要隨便站隊。
范大臣那一派,是王道派,也可以稱為舊派。
胡國丈這一派,是商道派,又可以稱為新派。
……
目前,在陛下的虎威震懾下,兩派都比較克制。
誰也不敢公開違背陛下的心意,只是在大旗之下各掰手腕。
胡國丈的后面,是紹興文官群體和各省的富商。
范大臣的后面,是愿意接受改良的王道派。
明面上,
大家都披著一層“吳”皮。
吳皮儒骨,吳皮資骨。
當然,
即使同屬一派,內部也有分歧,有保守、有激進、有中庸。
這很正常。
……
范大臣那一派多是科舉的受惠者、擁護者。
他們也贊同舊式科舉確實落后了,需要大刀闊斧的修改理論,與時俱進。
北孔必須整肅。
如果整肅不清,就換南孔。
南孔還不聽話,就換南范。
總之,泥塑菩薩罷了。
選官考試內容,應該剔除八股,增加實用知識(包含數學、物理、天文),但好的圣人學說不能扔掉,詩詞歌賦這一類的文化也不能扔掉。
總結一下,就是:
舊儒,改新儒。????……
胡國丈這一派則是打算徹底的繞開儒法另起爐灶,以工商、科學、殖民學說作為未來帝國的核心學問。
而如何選官,就不言而喻了。
軍功貴族、工商業主(家族子弟,或者支持的臺前人物)、科學發明家必將躋身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