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爺毫不猶豫:
“本錢!”
“對,只要本錢夠厚,壓也能壓死同行。吳廷有大本錢,一年打不下,他可以打三年。只要有銀子,仗就能一直打下去。湘西吃的消?”
……
王生烈又闡述了一種可能:
“現在吳廷的使者開50萬兩買我易幟,我拒絕他。他轉頭就去找我手底下的副將、游擊,給他們一人開5萬兩。如果還不行,他還可以找千總、把總,開1萬兩。您說,會不會有人動心?”
老太爺表情凝重,點頭:
“財帛動人心啊。”
“爹,說句心里話,我怕那邊的炮彈,更怕那邊的銀彈。咱黔軍窮慣了,見不得銀子。”
老太爺起身,龍頭杖懟地:
“兒啊,這是樁好買賣,我王家投了。”
……
數千里外,吳皇宮。
迎來了漂洋過海而來的撒克遜人。
一支由420余人組成的龐大使團從倫敦出發,跨越數萬海里抵達了蘇州府。
禮炮隆隆。
禁衛軍官抽出佩劍,45度指向天空。
“持槍,行注目禮。”
百人儀仗隊齊刷刷匈前持槍,槍刺向上。
左側是身穿純黑毛呢大衣的50名陸軍,右側是藏青毛呢大衣的50名海軍,目光有神,注視著走在中間紅地毯的客人們。
部分撒克遜海陸軍官本能的摘下軍帽,敬禮,對陌生東方同行頗有好感。
一名陸軍少校嘀咕道:
“普魯士人也是這般的整齊劃一。”
……
“奏樂。”
熟悉的音樂響起,使團頓時激動起來。
肯特公爵心中默念:
“godsavethekg。”
瞬間,
他覺得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順眼、柔和,深吸一口雨后香甜而潮濕空氣,仿佛又回到了倫敦的郊區~
擔憂,此時已經去了大半。
肯特是現任首相諾斯勛爵的心腹,托利黨骨干,保皇黨中堅。
見到身穿軍禮服的李郁時。
他摘下河貍帽,單膝跪地:
“奉國王喬治三世之命,拜見尊敬的吳皇陛下。愿兩國友誼深厚綿長,陛下圣體健康。”
……
李郁注意到站在前面大約三分之一比例的使團成員單膝下跪,后面的使團成員雙膝下跪。
于是微笑道:
“諸位遠道而來,辛苦了,請。”
歡迎宴會后,使團成員被安置到附近剛落成的一處文官官邸群下榻。
肯特以及少數成員被安置在皇宮一角。
雙方頗有默契,各自派出低階文官私下接觸,試探交談。
待基本談妥,條款無太大異議之后才進行正式會談。
長條桌兩側,賓主兩歡。
氣氛很輕松,過程很順利。
簽署了正式的《蘇州協議》,也稱為《吳——撒兩國友好協議》。
……
協議內容包括:
互駐使節、確定關稅、開設商館、科技交流、互相承認海外殖民地范疇、皇室來往、民間商業自由來往等等。
條款沒有涉及傳教。
因為,
倫敦的老爺們不希望看到慈眉善目的和尚、清癯睿智的道士在泰晤士河畔搞演講。
蘇州的老爺們也不希望看到掛著銀質十字架的牧師在街頭分發雞蛋。
一句話,
為了避免兩敗俱傷,大家還是談點實務吧。
協議公布后,
宣傳署集體松了一口氣,不用去寒山寺聽佛經,也不用去玄妙觀學道法了。
按照陛下指示,寇可往,吾亦可往。
若西人堅持傳教,他們就是第一批“遣歐僧”,赴倫敦搞文化輸出。
陛下是認真的,陛下是自信的。
當前階段,
對外戰略分兩塊——經濟殖民、文化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