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一后,一實一虛。
千萬別小看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文化輸出,效果不遜于巨艦大炮。
……
午宴時,
肯特公爵對于吳皇陛下的好感上升到了極致。
他試探性的詢問:
“陛下對于歐洲正在興起的資產階級怎么看?”
李郁矜持而高傲地表示:
“資產階級應該不應產生過多的妄想,他們應該聽命于國王,積極交稅服務于國王。”
肯特公爵的眼睛當時就亮了,起身令使團所有人舉杯,為吳皇陛下的圣明干杯。
東印度公司總督阿德萊德,笑而不語。
沒錯,
是他,提前向前來拜訪自己的財政大臣胡雪余,透露了當下倫敦的正治格局,以及內閣的成色。
阿德萊德是世襲大貴族,是現內閣的受益者。
……
倫敦有兩派。
托利黨,支持國王、大貴族。
輝格黨,支持新興資產階級。
喬治三世登基之后,頗具手腕,反復打擊輝格黨,收回王權,任命保皇黨心腹入閣。
來回拉扯多輪后,
成功弄出了一個綽號“國王之友”的諾斯內閣。
喬治三世頗有歐洲小乾隆的潛質。
他花了20年逐步破壞了光榮革命之后的君主——議會二元制規則,成功的加強了君權,削弱了議會。
不過,列克星敦一聲槍響。
新米字旗民兵拿著“海外善款”,銳氣十足,在十三州的各個戰場暴打老米字旗。
……
諾斯首相是保守人士,擅長搞人際關系,搞錢,但是不擅長搞暴力。
結果,龍蝦兵在花旗偶有小挫。
奸臣們就自己跳出來了,一個是花旗十三州,一個是輝格黨。
他們一個在外,一個在內,一個用武,一個用文,瘋狂進攻諾斯內閣。
雖然唐寧街,眾正盈朝。
奈何奸臣們拿著輕飄飄的英鎊和輕飄飄的報紙,裹挾眼光短淺的市井小民。
抗議聲勢浩大。
就連英格蘭、蘇格蘭的鄉紳們也對現狀都極為不滿。
兩蘭十八郡的擔子壓的諾斯首相搖搖欲墜,壓的喬治三世體重直線上升。
……
以上,是經胡雪余轉告,陛下自行腦補的。
雖然不完全符合現實,但誤差已經不大。
李郁懂了,徹底懂了。
諾斯內閣這是想借助“東方洋人的力量”壓制國內的那幫反對者。
諾斯勛爵難吶。
一方面要增兵到花旗殖民地作戰,一方面還要派戰艦到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海、印度洋巡航,防備法蘭克、伊比利亞、尼德蘭。
這三國有錢出錢,有槍出槍,不遺余力的給倫敦添堵。
打仗,
打的是什么?錢。
諾斯內閣急需海外善款。
……
當晚,
李郁越想越興奮,在宮殿內來回走動。
時而高舉雙臂,時而低頭自言自語。
“千載難逢,天賜良機啊。”
“諾斯內閣不能倒,華盛頓不能贏,路易十六不能停。寡人要干涉!!”
次日,
財政大臣胡雪余、海軍部副大臣劉武一同拜會肯特公爵。
表態:
“陛下指示,鄙國堅決支持諾斯內閣的立場,堅決支持貴軍在花旗殖民地的戡亂大業。”
當時,
老米字旗貴族肯特,胡子都激動的翹起來了。
【本章的倫敦正治格局都是真的,作者是基于真實歷史加以發揮。】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